站在120米见方的基坑旁,看着正在打下的桩基,北京建工路桥集团电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信息港项目经理胡永忠仔细盘算着施工计划。“目前我们还剩400根左右的桩要打,预计6月底项目全面跃出地面,9月底项目主体结构完工。”胡永忠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北京市2022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中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之一的电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信息港,也是通州区首个工业互联网项目,建成后将聚焦服务产业大数据储存与应用,打造成为高科技互联网智能产业平台,实现人机物在应用层面的全面互联互通。该项目计划于明年4月投入使用,成为助力北京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又一力作。

        工程重要自然压力不小。眼前的大坑便是胡永忠和团队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舞台。今年3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对胡永忠而言,最大的难题便是紧张的工期。

        10万平方米的项目核心便是两栋数据中心,而从开工到投用只有一年的时间,对这个50多岁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我们这个项目整体结构形式虽然比较常规,但是地上全部采用装配式施工,结合设计图纸深化的施工策划方案必须符合实际。”胡永忠说。

        根据原设计方案,主体结构的次梁被设计成预制件,单件重量超过4.2吨,常规的机械设备很难吊起,同时装配梁施工更加复杂,胡永忠与设计单位沟通,最终将这部分结构由预制变为了现场浇筑,此举可以节省施工时间近半个月。

        次梁由大构件变成了现场浇筑,叠合板则由小构件更改为大构件。整个建筑的楼板全部采用预制叠合板,最初的设计方案为每栋每层1844个小型构件。“这个数量吊装时间长,仅仅计算起吊到就位的时间就需要20多天,再算上工人的操作,至少要一个月以上,这对于只有不到3个月的结构周期而言很难实现。”胡永忠说。经过与设计单位反复沟通,项目将单个构件的尺寸设计得更大,每栋每层总数量也降低到714个,这样算下来叠合板的吊装时间又可以节省近半个月。

        “两项调整方案,给我们团队无形中挤出了1/3的工期,减少了后期压力。”胡永忠说。

        对胡永忠团队而言,该项目的目标是北京市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结构长城杯金杯。“这对我们而言必须要细化每一个节点的工艺标准。项目设计的地上部分层高达到了5.5米,为了支撑起如此高大的空间,立柱的直径也达到了1.2米。”胡永忠说。

        一座建筑简单说就是“楼板+立柱”,该项目的预制叠合楼板的品质由工厂控制,现场浇筑的立柱的效果成为主体结构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项目结合方案要求定制了全套的钢制模板。“大尺寸立柱容易出现浇筑中的涨模、漏浆、烂根等质量通病,定制化钢模的加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每一根立柱能达到近乎于无需装修的清水混凝土效果。”胡永忠说。

        目前,项目的人员、物资、设备已经齐备在现场,随着桩基和土方的完成,下一步项目将开启地下主体结构施工,按照时间节点确保各工序按部就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