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李,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列车进站,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不断反复,余韵徐歇。踩着列车进出站、车门开关的节点,尽管面前的乘客将他包裹着,却依然能够迸裂出从他喉咙中发出声音的能量,仿佛他是一位将军,用口令指挥着行色匆匆的人们遵守地铁乘客守则。
如此能量巨大,一定是一个个子很高的男人,结果打眼看去,他却很消瘦,个子不高,身穿黑色的保安服装,脸戴口罩、眼镜,头戴制式帽子,身上“小蜜蜂”“手台”等一应俱全,文质彬彬。可这分明又是一名战士,一名在车站早高峰、晚高峰冲锋在前的“老兵”。他姓李,人们都叫他“老李”。
老李善于思考,如何引导好乘客有序上下车,把每个行为习惯不同、内心里情绪百味的人,拢塑成自觉服从的人群,他想了许多小招、实招。第一招,“亮话盖地虎”,用高声、有节奏、可比戏文的“引导词”,不断强化人群的自觉意识,让大家不知不觉就走到一起同频了。第二招,“柔声给说法”,总有上不去的乘客,也总有差一点就出不来的行者,老李会针对不同年龄段,说几句贴心的话,让对方情绪稳定下来,让他们觉得,“急躁等不来车,较劲过不好日子”。第三招,“地图真敞亮”,很多乘客进站后就犯迷糊,A、B、C、D、E等出入口、上下行方向好懵圈,还有的两口子为从哪里换乘争执不已,“来来来,我给你指……”这不是“一阳指”,而是“地图指”。“去丰台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朝阳站、北京南站……如此这般走。”“去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如此这般走。”“去天安门、南锣鼓巷、什刹海、北海……如此这般走。”……大家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行!”这样的话,和高德和百度地图也有了比较的资本了。
老李也有心软的地方,常年驻守在站,离故乡的家人很远,家人的些许消息,就会让他在意很久。想陪伴孩子,想为父母尽孝,和每一个中年人一样,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缺憾,而只能自我砥砺、自我鼓劲。对于班组内的同事,老李会把正常的吃饭时间让给同事,自己选择晚一点吃饭,把班组管理的柔性和工作时专业水准发挥的硬度,很好地组合在一起,这难道是“上善若水”的写照吗?也许是来自燕赵大地的那一方水土的本来样貌,既笃定又释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锤炼自己的价值,发挥着一个在首都轨道交通打拼者的韧劲。看到不愿意及时乘坐直梯的乘客,他会上前认真劝说,入耳入心;看到年老的乘客,他会鼓励他们让他们更有精神地乘坐这一趟电梯;看到有紧急情况时,他又按照站里要求稳稳地展开动作。这份实实在在的心思,诠释着对车站的承诺。心软如此,心力则大如斯,面对各种情况,却已波澜不惊了。
“列车进站,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对他而言,是职业坚守背后的“自述”。如果让我说,什么让他最开心,还是那一句肯定,“你真行!”
(作者单位:京投轨道运营公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