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TMAC)会议及相关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中关村发展集团指导,清华大学医学院主办,中关村建投承办。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发展医学是清华近百年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近年来,清华主动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积极赋能医学交叉创新,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推动医学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特色的医学发展之路。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李妍在会上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近年加速布局生命健康赛道,形成“资本供给、金融支撑、服务集成、网络协同”四大服务体系,在服务清华源头创新方面已有良好积累,近期双方进一步签订了医学创新战略合作备忘录,中关村发展集团致力于成为清华医学创新道路上最坚定、最专业的服务伙伴,相信双方合作将共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创新生态,让更多前沿医学成果快速落地、惠及民生。
在聘任仪式环节,李路明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任证书,并为马斐森、黄瑞莲颁发清华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作为本次TMAC会议的重要活动,“清华医学成果转化研讨会”于9月4日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成功举行。这一环节聚焦成果转化的关键命题,为后续交流研讨奠定了坚实的产融结合基础。
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表示,清华医学院始终致力于优化学科建设、完善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医学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提升医疗创新能力,并将通过健全转化机制与支撑体系,激励科研团队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仁全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聚焦科技服务的市管企业,已构建覆盖基金投资、平台服务、空间载体等领域在内的全链条生态服务体系,此次合作是“顶天”学术创新与“立地”产业转化深度融合的典范,双方将共建“产学研用金”高能级平台,探索医学成果转化新模式,共同培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活动现场,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医学创新转化领域进入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阶段。双方将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前沿医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以及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创新资源整合、产业生态构建、资本运作和空间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共同构建全球医工创新网络,打造贯通“研究—研发—孵化—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及创新应用落地,共同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新路径,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构建更加开放、高效、可持续的创新转化生态。
近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加速布局生命健康赛道,截至目前,发起设立24只科创基金,投资医药健康项目935个,金额超320亿元;搭建了飞镖加速器、水木医疗、希济生物等16个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运营了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专业化园区。累计服务医药健康企业超1800家,其中直投源头项目67个,培育独角兽企业15家、上市公司38家、专精特新企业205家。聚焦院所、院系、院士、院长(“四院”)等原始创新源头,探索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笔基金投资、第一个应用场景、第一条产线的“四个一”服务模式。本次合作也标志着中关村发展集团服务“四院”进入更深层次。
中关村建投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专业的空间运营与产业生态建设主体和本次活动的承办方,积极落实集团战略,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落地。依托自身在建设运营专业化园区方面的核心能力,积极对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整合集团内基金与产业链资源,促成产学研合作,提供从孵化加速到产业化落地的一站式服务,打通科研与市场两端,助力创新成果跨越“最后一公里”,形成“需求牵引、精准匹配、全程服务”的成果转化新模式。
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为清华医学发展搭建了连接世界顶尖医学资源与前沿创新方向的桥梁。在TMAC首次会议前夕,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不仅是顶尖科研资源与优质产业生态的“强强联合”,更是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共同履行新时代使命担当的具体行动。
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整合集成服务能力,全力服务清华大学等顶尖创新源头。通过中关村建投等主体,在需求对接、空间承载、协同赋能、服务支撑等方面扎实发力,推动更多源自实验室的医学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效能,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