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建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在通州的燃气运维现场,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燃气工人手持检测仪专注作业,他蒙眼拆装燃气切断阀的绝技常令围观者惊叹。他就是北京燃气集团三分公司运行维护二所运维一班班长张子建。今年,张子建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从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到全国技能大赛冠军,从基层巡检员成长为集团内训师,这位85后燃气工匠用十四载光阴,在蓝色工装里书写着新时代燃气人的奋斗篇章。

   从“燃气小白”到全国冠军

  2011年夏天,初入职场的张子建踏入北京燃气集团三分公司大门时,懵懵懂懂。师傅刘慧权的“三真”箴言——“对工作认真、对技术较真、对安全顶真”,成为张子建职业生涯的启蒙课,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进。为快速掌握技术,这个年轻人把工位变成课桌,白天跑现场,晚上抱着燃气类相关杂志书籍研读到深夜,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张子建深信,只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竞赛中稳定发挥。为了在大赛中有更出色的表现,他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反复推敲水柱表每一次细微的变化,对设备上的每一颗螺丝钉如数家珍。为了更快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他在实操练习中让同事帮忙拍照片、录视频,对照视频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力求精益求精。

  张子建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他还练就了盲拆燃气切断阀的绝活,蒙起双眼,只需12分钟,就能将切断阀控制器解体后再一一组装,恢复原样。张子建一共参加过3次市级比赛,1次全国大赛,并取得了2019年“燃气杯”第四届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燃气管道调压工一等奖。

   城市燃气管网的“蓝衣卫士”

  “燃气无小事。”张子建始终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里。张子建所在的班组主要担负着北苑街道、杨庄街道、九棵树街道、梨园镇的燃气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接切线通气作业、施工配合等工作,他对每一项工作都秉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张子建负责的班组管辖区域内多为老城区,管网老旧而且情况复杂,为避免施工外力破坏情况的发生,他要求班组运行人员加大巡检力度,严密注视辖区内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施工迹象立即上报并做好相关配合。作为班长,他牺牲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有施工配合或应急抢修任务时,他带领班组人员第一时间到达施工现场,以实际行动守护着首都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营。

  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中,张子建带领班组职工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对地下管线、闸井、调压站箱等重要燃气设备设施进行全覆盖式检测排查,并联合街道安监执法队、城市管理执法队等执法部门深入隐患排查现场,对所属辖区重大危险源、小区内燃气管线进行专项巡检,保障了辖区内的燃气安全。

   工匠精神的“星火传承”

  在张子建的办公室里,第四代通用扳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工具箱等小发明琳琅满目。

  为了解决职工在直埋闸井里开关阀门效率低的问题,张子建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攻坚,从问题入手,通过研究设备结构,调研国内同行业情况,确定设计思路,制定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打磨,制作出一种开直埋闸井阀门通用扳手,并最终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工具箱。在分公司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不断设计改良,实现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开直埋闸井阀门通用扳手也从最早的第一代演变为如今更便捷、轻便的第四代,可根据需求快速进行组件组装和拆卸,大大缩短了开启阀门时间,安全性高,有效降低了操作难度,获得行业内外认可。

  针对DN150(含)以下的调压器出现的问题,张子建发现存在线上检修时间过长、需直接使用气源操作会产生气源的浪费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张子建依托工作室研发并制作了调压器维检修平台。该平台主要由管线主体、调压器、龙门、转换接头、移动装置五个部分组成,利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反复操作调试,安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更不会浪费宝贵的气源,解决了调压设备线上检修时间过长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用于对职工进行培训教学。

  张子建深知人才队伍对于燃气行业的重要性,燃气工作讲究团队协作。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他没有为之骄傲,而是以更加谦逊的姿态投身到引导职工加强技能学习上来,在实操基地为参赛职工亲自演示,强调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了“不为繁华易匠心”。张子建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中,在负责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中,他利用技师工作室平台,引导职工加强技术技能的学习,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带领青年职工勤学苦练,努力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

  择一事终一生,张子建用不断进取的步调默默演绎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也在用精益求精严守城市燃气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