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寸草养老院组织开展艺术活动。                                      ■企业/供图

  在海淀区八里庄恩济花园的梧桐绿荫中,由闲置旅馆改造而成的首开寸草西钓鱼台养老院,正以“科技赋能+人文浸润”的双轮驱动,重新定义首都核心区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北京市首批五星级养老机构、住建部《城市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入选项目,其以“98%以上入住率”,成为高密度城区养老服务的创新样本。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老人们在养老院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更需要充实的生活、陪伴以及足够的活动空间。”首开寸草西钓鱼台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养老院是首开集团利用存量房改造的第二家养老院,以“位置嵌入、功能相容、服务整合”为特色,不仅能够安置周边社区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龄等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还能为周边社区的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以及助餐、助医、助浴、专业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上门服务。

  据了解,首开寸草西钓鱼台养老院建筑面积共计3500平方米。一层为老人公共活动空间,用餐区、康复区、多功能室、医务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可满足老人日常活动所需;二层为失智老人照护专区;三层用于半失能老人居住,一共有82张床位。为了将养老院里的服务延伸到社区,养老院打造了退休老党员活动、公共文化、社区活动、社区健身康复、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五个中心。

  “我们联合社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吸引各行业社会团体、医疗机构、艺术团体等开展志愿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通过五个中心的建设,让养老院与社区建立情感联系,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相关负责人说道。在定期举办的“银龄市集”上,老人可售卖手工艺品或种植的蔬菜,以此形成“养老+社区”的良性互动。目前,该院养老服务已辐射周边10余个社区,年服务量达1万余人次。

   分级护理与医疗保障的精准覆盖

  “院内长住的老人基本是失能失智老人,需要24小时陪护。”首开寸草养老院工作人员对院里每一位老人的喜好和脾气都十分熟悉。在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过程中,首开寸草不仅注重日常生活的基础保障,更强调个性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每位入住的老人都会接受详细的健康评估,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方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在首开寸草西钓鱼台养老院的走廊上,可以看到墙面装饰着北京胡同照片、门牌号等元素。同时,每间房间里还有许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物件,如木梳、老式横开挂锁、毛线团等。“这是为了方便老人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对数字逐渐不那么敏感,但对形状、颜色、小物件等印象特别深。”首开寸草工作人员表示。

  针对失能老人,养老院还特别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及辅助设备。房间门一律采用侧推式,卫生间门则采用折叠式,并在折叠处增设防夹手设施。智能床垫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心跳、脉搏等。一旦数据发生变化或显示老人准备起身,护工在观察显示屏上就能看到并及时赶到。

   适老化设计与生态疗愈的深度融合

  从毫米波雷达的无声守护到“蔬菜疗法”的生命疗愈,从“三级医疗保障”到“银龄学院”的精神滋养,首开寸草养老院不仅是长者的居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社区生态体。为确保服务质量,首开寸草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院内设置了医务室,有护士24小时值班。同时,还聘请三甲医院医疗护理专家每周前来坐诊,对接社区服务站,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救治,并与周边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专项合作,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提倡的是‘融合养老模式’,即把社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照顾‘实体养老院’里失能、半失能老人,又能以社区的这种小型机构为平台,辐射周边社区‘虚拟养老院’中居家的老人。”首开寸草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既契合首开集团“城市复兴官”的定位,又有效盘活存量空间,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依托优质自有资产,首开集团通过“老旧楼宇改造”的城市更新方式,打造了多个融合式养老项目。目前,首开寸草公司在北京中心城区运营养老机构共9家,总床位数量近3000张。其中,亚运村院、和平里院、望京院被评为四星级养老机构,西钓鱼台院被评为五星级养老机构,养老运营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