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反应温度怎么样?有没有哪里需要去现场再确认?”刘劲松看着屏幕上的参数,例行询问当班内操。早上不到7点,检查一页页DCS系统流程图、确认上百个运行参数,这是他每天工作的开始。刘劲松是中国石化燕山石化炼油厂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他28年如一日,凭借精湛的技能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今年,刘劲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端牢能源饭碗    锻造忠诚底色

  航空煤油保质保供一直是燕山石化炼油厂的重点生产任务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空中安全与利益、保障国家军事实力和民生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为提高航空煤油产量,燕山石化决定采用直馏柴油裂化新技术,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实施扩能改造。刘劲松扛起了此次技术改造的重任,然而给他的时间不足半年。时间紧,任务重,刘劲松展开了与时间的赛跑。

  想要进行装置升级,首先要获取各项准确数据。但装置几经改造,很多基础数据已然缺失。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劲松带领装置骨干白天穿塔林登高台查设备铭牌、读仪表流量,夜里挑灯查图纸、核资料,仅用两周时间,便为设计单位提供了上万个准确而翔实的技术数据,使技改得以顺利推进。

  技改施工前,装置中的残留油品必须彻底清扫。为此,刘劲松连续吃住在装置旁的值班室里,带领工友们清理管线,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5个月时间,他瘦了20斤。2016年7月20日,在他的指挥下,国内首套直馏柴油裂化生产航煤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成功将劣质柴油组分转化为高值喷气燃料产品,与此关联的《分子炼油理念在高质量喷气燃料生产技术中的实践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守护碧水蓝天    彰显奋斗本色

  燕山石化作为北京市最大的车用汽油供应企业,其汽柴油供应量占北京市成品油市场50%以上。“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我们致力于生产更绿色清洁的油品,经过加氢处理的汽煤柴油,可以降低硫、氮、氧、烯烃的含量,提升产品性能,满足油品质量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刘劲松深耕清洁油品生产工艺技术,深入钻研,不断降低临氢装置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奉献清洁能源,助力燕山石化炼油系统持续领跑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

  北京冬奥会前夕,北京市决定正式执行京VIB油品标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质量,助力绿色奥运。刘劲松积极投身京ⅥB油品质量升级工作,他勤于思考,反复试验,探寻实现馏程限值、有害物质含量限值等重要指标达标的最优生产条件。在生产过程中,依据芳烃平衡和氢气平衡,他指导天然气制氢装置合理调整负荷,降低芳烃含量,确保油品质量符合要求。最终,京ⅥB油品按时供应北京市场,兑现了对国际奥组委的承诺。京ⅥB油品标准实施后,每年汽油车颗粒物排放量可下降20%至30%。

   服务保障冬奥会    提炼担当成色

  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是中国石化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战略合作项目,该装置运用变压吸附(PSA)技术对工业副产氢进行提纯,提纯后的氢气纯度可达到99.999%。面对令众人犯难的新装置、新技术,刘劲松充分发挥其工作室在PSA运行方面的人才和与技术优势,带领工作室成员指导氢气新能源装置开工。他将复杂的工艺技术掰开揉碎,帮助新装置操作人员理解,将其他装置PSA运行经验有效传递、嫁接,技术规程审核阶段,提出5项意见和建议;项目验收阶段,提出氮气试车检验程控阀内漏情况、开车初期加大氢气置换量缩短产品合格时间等6项建议;开工阶段,协助完成了系统隔离、程序调试、氮气试机、氢气工况开机等工作,发现并协助解决了程控阀信号连接错误的问题。从方案审核到确认开工条件再到正式开工,整个过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刘劲松和工作室成员的全力参与下,燕山石化建成了每小时2000标准立方米氢气新能源装置。装置所生产的氢气,不仅点燃了北京冬奥会“鸟巢”主火炬,实现冬奥史上火炬首次零碳排放,还驱动着大批氢能汽车穿梭于冰天雪地,为冬奥会提供交通服务保障,为“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新能源技术的持续迭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