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铁站内的“广济南大食堂”                                        ■企业/供图

  今年3月,苏州地铁广济南路站站厅商业改造完成,该项目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下属的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咨询。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在站内运营的“广济南大食堂”也正式开业。运营一个月后,广济南路站客流增长超过30%。

  作为全国首个开在地铁站里的社区食堂,苏州地铁这一全新的地铁车站商业服务模式,成为城建设计重新定义地铁空间的一张新“名片”。

  能否重新规划车站功能空间,利用闲置区域打造餐饮区,让地铁公司的资产存量转化为有效的商业增量?带着这些疑问,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找到了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项目团队,了解广济南路站内商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探寻商业开发与地铁运营功能融合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从2005年起开始,涉足地铁换乘站设计方案功能评价、车站功能空间设计、客运组织管理以及导向系统设计等相关技术咨询业务,参与了10多个城市500多个车站综合改善措施研究的技术咨询,还自主研发创立了换乘站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动态仿真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车站方案设计、既有站改造、客运组织管理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

  “苏州地铁利用站厅空间设计出一个社区食堂,这在国内既有站商业模式里仍是首次尝试。其实,地铁商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在于地铁空间重构,商业空间规划必须充分了解车站客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科学划定站内商业开发空间,形成交通与商业客流合作共赢的良性生态环境。”北京城建设计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晓霞说。

  根据项目情况,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运用行人仿真技术,通过模拟广济南路站内乘客的走行路线和空间使用情况,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进站、出站及换乘组织方案;重新审视地铁乘客的有效需求空间,充分整合站厅原有闲置空间;依托人流规律科学布局商业点位,打造出连贯的商业动线;增设行人休憩场所,营造商业人流与地铁客流的共存空间……

  经过近半年的设计、装修,广济南大食堂正式与百姓见面,也在业内火了起来。如今的广济南路站地铁站已是集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新商业空间。

  随着地铁的发展,如何积极叠加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属性,构建“城市地铁生活化”的良性生态圈?广济南路站的商业布局,既保障了地铁客运服务空间,又合理利用了低效空间,是城建设计破解行业发展困局、探索车站运营管理与商业开发良好协作的典型案例,也是苏州地铁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存量促进增量”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