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征程中,党建工作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着企业破浪前行。北京城建集团培训中心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党支部建在‘班’上、领导干部学在‘班’上、人才培养育在‘班’上”为重要抓手,精心构建起一张紧密且高效的党建网络,为国有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开创了国有企业党校、培训机构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实践路径

  (一)党支部建在“班”上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结合培训学员人数众多、分布面广、流动性大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的工作对学员的全面覆盖,通过“1+1”党建模式,拓展党组织服务内涵,推进党的组织向培训班级延伸,确保党建指导在班级落实、党员作用在班级发挥,形成党建工作向培训班拓展的新格局,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引领学员成长成才,努力探寻一条党建向外延伸的新路径。“1个班级+1个支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到位。秉持“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原则,推进党支部建在“班”上。在招收学员时,准确掌握每期培训班学员中的党员人数。根据班级党员情况,组建临时党支部,并视情采取党员自荐、公开竞职和组织指派等方式,选聘党支部委员、书记、副书记。“1个班级+1个导师”,确保党建指导落实到位。为培训班配备党建指导师,对有3名以上党员且已成立临时党支部的班级,重点指导党支部有效运行、发挥作用;对党员不足3名无法成立党支部的班级,重点做好党的政策宣讲、学员思想教育等工作。“1个班级+1个主题”,促进党员作用发挥到位。指导班级临时党支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调研主题,发挥党员作用,反哺集团建设。结合青干班、青马工程、项目经理、BIM技能等类别培训班的特点,指导每个班级明确一个调研项目,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和学员开展调研活动。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学员不仅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二)领导干部学在“班”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为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北京城建集团培训中心积极通过“三个结合”,让领导干部学在“班”上,确保培训内容“实”、培训手段“实”、培训运用“实”,全力筑牢党建“红色引擎”,强化创新机制、夯实转型升级、筑牢资源支撑,实现服务集团、服务首都能力不断增强,打造适应新发展需要的高端培训基地。“工作需要+干部需求”相结合,确保培训内容“实”。按照“素质能力缺什么补什么”“培养目标需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与相关业务支部开展共建座谈,紧密结合参训学员的工作实际“量体裁衣”,围绕培训需求等重点内容进行设计。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联学共建,有效推动与培训需求的“双向奔赴”,是“党建+业务”的生动实践和协同发展。“课堂统筹+教学统筹”相结合,确保培训手段“实”。根据培训对象层次、专业特点、时间长短,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好党校、培训机构平台资源,积极探索“课堂+现场+互联网”教学模式,让领导干部融入学员中间,共同学习,认真记录每一个课堂环节。“专业培养+复合培养”相结合,确保培训运用“实”。通过多环境锻炼、多专业转换、多课堂交流,全方位“摔打磨炼”领导干部,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动力、更有干劲,才能真正打造一批“专业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三)人才培养育在“班”上

  培养、引进并造就大批人才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国有企业党校、培训机构,更需要以强烈的担当,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城建集团培训中心党支部在自主培养上“出真招”,用好“稳舵”“奋楫”“定锚”三步法,不断积蓄人才“活水”,推动人才队伍在新的“长征路”上踏浪前行,推动人才培养链和培训教学链相融合。因材施教,掌稳“教育”之舵。结合青年人才和后备力量专业背景和工作能力,实行自有教师个人备课、试讲前小组研讨、授课前试讲评课机制,邀请资深专家给予针对性指导,切实提升教学能力。因势利导,扬起“青年”之楫。创优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开展“给平台、创课题”选育机制,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选育和推介力度。让青年人才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真正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因人施策,定住“人才”之锚。实行项目责任制做法,通过让后备力量独立策划并完成完整的培训项目,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效果。

   二、实施效果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主线,提升创新效能,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党支部建在“班”上、领导干部学在“班”上、人才培养育在“班”上的“党建链”串联起教育链、扩大党建共建“朋友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国有企业教育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实现组织建在“班”上、服务沉在“班”上、资源聚在“班”上、作用融在“班”上的效果。

  (一)组织建在“班”上

  通过“1+1”党建模式,推进党的组织向培训班级延伸,确保党建指导在班级落实、党员作用在班级发挥,形成党建工作向培训班拓展的新格局,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创建具有党校教育、职业培训、育才育匠的特色示范党支部,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培训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谋深谋实党建高质量发展思路举措。

  (二)服务沉在“班”上

  依据“工作需要+干部需求”相结合、“课堂统筹+教学统筹”相结合、“专业培养+复合培养”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原则,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发挥独特的理论资源优势,精选优秀师资、精心设计专题、组织视频课程,推出党校方案。为青年教师提供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上试讲党课,帮助全体教师在切磋交流中不断进步、共同成长,形成教师能力提升良性机制。注重创新,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开启全员、全方位、全业务领域管理创新的新局面,部署管理创新成果申报,全面推进并总结教育培训事业管理创新工作,推动创新创效。

  (三)资源聚在“班”上

  在原有师资库积累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优质师资与培训资源。利用市属集团品牌优势,通过公开竞争性谈判,选用在业内具有资深培训优势和良好口碑的权威机构,使集团员工可享受内部团购报价、强大师资团队服务和海量题库,并享有集团专属的培训便利和针对性班主任督学服务,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四)作用融在“班”上

  联合行业内知名培训机构,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和优惠价格。组织开展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集团工程业务急需的执业资格考前培训,满足工程业务板块从业人员注册类职业资格考前培训需求,培训采用线上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员需求。

  推动作用发挥,凝“新”聚力延伸培训教学触角。以党支部建在“班”上、领导干部学在“班”上、人才培养育在“班”上为抓手,完善党建与培训教学工作双向沟通互动机制,探索“党建+培训”双融模式,为国有企业教育发展注入“红色动能”,真正做到组织建在“班”上、服务沉在“班”上、资源聚在“班”上、作用融在“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