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160路公交车解决附近居民通勤“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 夏晖/摄
地铁17号线嘉会湖站外,一辆6米长的红色“宝宝巴士”专160路公交车格外醒目。别看“宝宝巴士”车身小巧,却解决了附近4个小区居民无缝衔接换乘地铁的出行大难题。
7月2日7时15分,在17号线嘉会湖站外,记者见到了这辆6米长的专160路公交车,虽然车身小巧,但每趟都载满乘客。“过去,我从家里去地铁站步行15分钟,遇到天气不好就只能打车。有了这趟公交车,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脚力,也不怕刮风下雨了。”家住城市之光东望小区的赵女士说道。
记者了解到,专160路于今年4月底开通,仅在工作日6时30分至8时30分、18时至20时运营。线路全长约3公里左右,可实现公交车辆的快速周转;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仅三四分钟,在地铁站与社区之间循环运营,日均客流量达600余人次。
据悉,早在2024年10月,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第15车队在分公司开展的“精准运营服务”民意调研工作中了解到,位于地铁嘉会湖站附近的通和家园、通成家园、东望家园、金茂悦社区等4个社区住户主要为年轻上班族,80%的居民有换乘地铁17号线的需求,且出行时间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由于现有公交站距离社区较远,实际乘坐人数不多。经实地调研发现社区道路狭窄,违停现象严重,现有车辆无法通行。2025年3月,该车队接收了新购的6米级微循环车辆,新车型的投入为解决道路狭窄的社区出行问题提供了契机。
客二分公司第15车队运营队长韩亚洲介绍:“我们车队在3月份对嘉会湖地铁站的客流情况进行了摸底,深入了解了地铁运营时间及频次。为真实了解乘客出行需求,我们采取到嘉会湖站进行拦截式访问的形式,对骑电动车、骑共享单车、步行的市民进行了问询。早高峰上班时间,市民步履仓促,在地铁口没有时间接受调研。于是,我们在距离地铁站口200米左右的市民必经之路进行调研,伴随市民走一段路,以免耽误市民上班。这彰显了我们解决乘客出行需求的决心。”
国美家园社区居民孟女士发现社区群中的信息——《关于北京公交开通青年路地铁站接驳线路的试运营通告》。根据通知,为解决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自6月18日起至6月25日,公交集团试运营国美家园社区至6号线青年路地铁站的公交接驳专线。线路运营时间为工作日7时30分至9时、18时30分至20时,线路走向早高峰为国美家园小学至6号线青年路地铁站(D口)公交车站,晚高峰则反向运营,发车间隔为5分钟。
“车站就在家门口,运营时间刚好是早晚高峰期间,对于上班族非常友好。”孟女士说。国美家园距离地铁青年路站约1.4公里,有了公交车方便多了。邻居们在群里连连点赞,不少居民通过线上和电话渠道积极反馈,希望公交车运营时间能够提前或者增加车次。这条意见很快被公交车队采纳,从6月20日起,地铁接驳线路将试运营时间从7时30分调整至7时整。同样,几天后,线路也按照居民建议改为早晚高峰均为双向运营。
公交线路优化后,有些线路变短了,有的车型变小了,对应着公交路号也发生了变化,专线公交越来越多了。相较于普通公交线路,专线公交主要用于接驳地铁,不少专线公交首末站均紧邻地铁站。地铁新线开通后,同步专门“配置”专线公交。如2024年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12号线(四季青桥—东坝北)、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蓟门桥站及朱房北站)等3条(段)地铁线路开通后,北京新开或调整了9条专线公交接驳地铁新线。
今年以来,交通部门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以乘客需求和建议为导向,推出地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新措施。北京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方案形成之后,增加了征求市民意见的环节,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市民参与、企业实施的工作格局。只有在方案得到大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才会组织企业实施。截至目前,已经公示了10期征求意见,涉及56条线路。其中,有4条线路反对声音相对集中,因此对这4条线路进行了重新优化调整,并得到了市民的支持和认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