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西里小区老旧综合改造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日前,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曙光西里小区老旧综合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改造过程中,首开集团首华建设注重以“心”换“新”,让老旧小区“逆生长”,使居民拥有更舒心的生活环境。

   小区“里子”“面子”齐改造

  曙光西里小区于1983年建成,近年来,外墙破损、屋面渗漏、上下水不通畅等问题给居民带来了不便。“本次对曙光西里小区6栋居民楼实施综合改造,涵盖空调规整、更新上下水管道、线缆入地,公共区域改造、绿化补建等工程,惠及485户居民。”首开集团首华建设公司总承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面子”换新颜,更要“里子”惠民利民,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来自细节的获得感,说到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

  项目启动之初,街道、社区、首华建设总承包部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了约200户居民的改造需求。首华建设总承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顶楼住户重点关注防水工程,低层住户更关心管道疏通问题,也有住户呼吁增加楼体保温……针对居民需求,我们制定了‘一户一档’改造方案,把这些建议融入改造设计,推动‘最多改一次’。”

  为方便居民,首华建设总承包部在小区内设立了临时咨询办公点快速响应居民反映的问题。“从施工进度到质量,改造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找他们,很方便。”居民王先生说。

  在场地狭窄的老旧小区施工,安全与扰民问题备受关注。为此,首华建设总承包部采取错峰施工、增设安全围挡等措施,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一系列改造举措,将从整体上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氛围。”首华建设总承包部相关负责人说。

  “加装保温层、做好防水,上下水管道也都换新的……确确实实在为我们做实事。”随着几栋旧楼逐步推进改造,居民们反响热烈,期待改造后的小区能带来全新生活体验。

   500个老旧小区将综合整治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5月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明确提出今年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动物业服务覆盖300个老旧小区等任务。

  朝阳区灵通观小区建成于1965年,赵阿姨的家就在灵通观小区5号楼,“管线设备老化,外墙面与加固圈梁斑驳剥落,楼内外环境杂乱。”赵阿姨说,“现在好了,楼内照明系统得到了翻新,内墙被粉刷,环境卫生也有专人整治,陈旧的楼道整洁明亮。”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无专业物业管理,灵通观小区曾一度面临环境卫生无序等难题。首华建设公司第五工程处在接管灵通观小区后,始终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核心,不仅对小区门卫室进行了翻新,整修自行车棚,增设充电桩和储物设施,为每户配备专属储物柜,首华建设团队还对小区后花园进行改造,增设了健身器材、种植花草树木、定期清扫落叶,使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打造便民空间同样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灵通观小区西侧小楼的一层原为老年活动室,但设施设备匮乏,此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首华建设团队接管小区后,先是对该楼体进行了翻新,紧接着对闲置活动室进行了改造。根据居民需求,改造后的活动室内设有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棋牌室,增设了乒乓球台、跑步机等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现在家里水电出现故障,都能及时得到物业处理了。”居民李女士说。从设施升级到服务升温,首华建设公司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在社区管理方面,持续推进门禁升级、电动车规范管理、消防设备更新和安防监控系统完善等工作,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改造后的“小幸福”。

  首华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