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罗城站至泰河站区间 ■企业/供图
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工程作为中越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以其卓越的建设成就与深远意义,成为中越友好合作的生动写照。其由中国公司设计施工,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在越南国内备受瞩目。
该线全长13公里,是河内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五条轨道交通主干线之一,同时也是河内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连接多个居民区、校区,串联起吉灵、泰河、河东等重要区域,极大地优化了当地交通格局。河内轻轨2号线建成通车,日均载客量达8.5万人次,不仅大大缩短了居民的出行时间,还带动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就业增长。据统计,其沿线形成三大商圈,商业租金平均上涨35%,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成为推动河内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这条轻轨线路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负责全专业、全过程勘察设计工作,自2011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22年1月13日正式竣工通车。其凭借出色的设计与建设质量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等荣誉。
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地下水位高、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组建了一支由地质、轨道、建筑等多专业领域专家构成的精英团队,扎根越南,开展实地勘察。该团队深入研究当地复杂的地质构造,精准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为轻轨线路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该团队结合越南实际的工程技术条件,在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越南当地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需求,精心规划线路走向与站点布局,确保轻轨既能高效服务市民出行,又能与城市整体风貌相融合。最终,历经10年的施工建设,终于迎来全线通车。
在设计中,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团队深入研究河内的历史肌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交通理念精妙融合,实现了工业成果向文化空间的华丽转身。在设计理念上,其深度挖掘越南文化内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交通理念巧妙融合。以吉灵站为例,设计师从升龙皇城的“天字第一号”门汲取灵感,以圆窗门字纹样为装饰。该工程高立柱大空间的开敞式设计,配合侧墙的蓝色镂空隔栅外观,既展现了越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彰显了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团队成员积极引入前沿技术,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例如,针对河内复杂的地质条件,研发并应用了当时先进的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技术,有效解决了软土地基沉降控制难题;大胆提出高架独柱车站建筑设计方案,采取“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突破了“列车动载由桥涵结构承受”的传统形式,形成了完全用建筑构件取代桥梁构件来直接承受列车动荷载作用的纯框架结构,实现了“建筑上面跑列车”。在罗城站—泰河站区间跨越黄草湖的高架桥梁建设中,其桥梁采用高墩柱设计,最大化减少对湖面生态的扰动,形成“车在湖上走、鱼在桥下游”的生态奇观,实现了结构美学与生态保护的完美平衡,使其成为河内著名的摄影地点。此外,全线车站采用“莲花瓣”造型遮阳棚,车站侧面采用格栅造型,在确保美观与安全的同时,还可实现站台区的自然采光、通风效果,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