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床行业的“风向标”展会——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4月21日,全球机床行业的“风向标”展会——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以下简称“机床展”)在北京市顺义区举办。本届机床展同时使用北辰集团旗下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两个展馆,成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展会,并首次同步启用两馆全部17个室内展厅,展会总规模超过31万平方米,创下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展会纪录。
双馆协同 打造“头部引领+创新活跃”多元平台
作为全球四大机床展之一,该机床展是国内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机床专业展览会,也是近10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本届展会规模较上届扩大一倍以上,汇聚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余家企业,预计吸引20万专业观众参观洽谈,展会规模、参展商数量、观众人数均创历届之最。
面对超大体量的展会,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联动办展,双馆室内展馆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跃居全国第五大展览集群。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馆全面开放17个室内展厅,通过功能差异化定位与空间布局优化,有效缓解了机床展长期面临的场地不足问题,并为企业提供了稀缺的规模化展示平台,展现了机床行业‘头部企业引领+创新主体活跃’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使展品结构在丰富度上呈现质的飞跃。”
据介绍,展厅单个吊点承重200千克,地面荷载达8吨/平方米,为重型设备安装及复杂展台搭建提供了安全保障。展会期间,场馆30个会场接近满负荷运转,承接国际高端会议集群66场次,累计激活1.2万平方米会议空间,实现空间效能与参会体验双重跃升。
从场馆到城市 多维度打造会展生态环境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由北辰集团旗下首都会展集团运营管理,运营团队以“首善标准”践行“北辰服务”,从多个维度为机床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
据了解,此次展会建立了顺义区、主办、场馆三级服务保障机制。场馆团队下设会务保障组、交通安全保障组、餐饮保障组等8个工作组,制定各类保障方案及预案,通过加强流程梳理、模拟演练及人员培训,持续优化保障水平。场馆工程技术团队以工业级标准保障场馆基础设施。
在服务体验升级上,场馆依托数字化渠道优化传统服务流程,展前通过小程序实现证件预审制作;展中利用交通监测系统分流人群,灵活调配停车资源;展后通过信息反馈优化服务短板,实现高效闭环管理。针对展会高客流量带来的复合型餐饮需求,场馆采用“空间运营+餐饮生态+数字赋能”的服务、智慧化厨房和配餐站联动的方式;联合北辰集团4家兄弟单位和9家餐饮商户,日供餐量可达3万人次,满足不同客群用餐需求。同时,为延伸服务范围,顺义区与场馆联动,通过规范路牌、修整道路、补植花卉等举措,将“场馆服务”升级为“城市服务”,打造“畅、安、舒、美”的会展生态环境。
扩大展示 为超大型展会提供模式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是北京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展示窗口,在推动区域经济升级、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联动保障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首都会展场馆的实力。“此次北京两大会展场馆联动满馆投入保障,将进一步验证北京大型会展场馆的协同运营能力。”北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北京会展设施的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将为未来超大型展会提供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当前,北京正加快建设国际会展目的地。顺义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出台了全市首个会展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大型展览、展销活动“一件事”流程图,建立场馆常态化保障专班和三级属地展会服务保障机制,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顺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顺义区将继续推动两场馆资源整合、深度联动,争取吸引更多高能级、高水平国际活动在新国展举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