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燃实业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供热设备                                     ■企业/供图

   随着最后一批供热锅炉的停运,历时123天的2024—2025采暖季日前落下帷幕。北控集团所属北燃实业组织各供热单位以最大决心、最高标准、最暖服务,圆满完成供热服务保障任务,为39.5万户居民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供热季期间,北燃实业1340余名一线干部职工坚守供热战线,全力做好供热调度、安全巡检、访民问暖等工作,保障了115座热源、260座换热站的安全平稳运行,供暖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未雨绸缪 夯实供热基础

  采暖季前,各供热单位积极推进“未诉先办”,通过大力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加大供热管线消隐改造力度。据统计,其间共累计完成52项北燃实业级“冬病夏治”任务、3000余项企业级“冬病夏治”任务,覆盖供热面积334万平米,改造一次网、二次线、公共管线总长共计23公里。通过“冬病夏治”工作,各供热单位全部锅炉、热泵、换热器等供热设备完成检修保养,合计8769项。各供热单位还通过职工培训等工作,为做好供暖季服务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全面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北燃实业各供热单位拓宽供热报修热线宣传渠道,安排客服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并严格落实“30分钟接单、2小时上门、6小时办结”的服务标准,高效解决用户诉求。同时,各供热单位积极发挥“供热管家”服务优势,组织约500名“供热管家”深入各社区,建立点对点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精准性,努力为每一位用户带来更加温暖、舒适的供热服务。

  智慧供热 提升采暖体验

  为改善用户服务体验,北燃实业组织智慧运营中心联合各供热单位持续深化“按需供热、精准供热”模式。2024年继续对304万平米供热面积进行了智能化供热改造,共涉及26个供热项目。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工况数据实时监测,并结合气象信息精准调节,有效解决了供热“欠供”和“过供”问题,实现了供热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北燃供热搭建了能耗管理系统、集中报修数字化系统、设备台账管理系统等能耗管理平台,全方位推进供热管理数字化、智能化。通过集中供热系统模拟仿真平台可实现全天候监测,确保了供暖温度达标。此外,还严格执行逢五测温制度,加强对用户室温监控,保障寒流期间“气温下降,室温不降”。

  北燃绿谷因地制宜,针对平谷区城乡结合的特殊情况强化保障,增设2800个智慧监测点,实现了“温度精准调控”。

  北燃通州面对供热二网系统平衡调节难题,加强技术创新引入水力平衡试验项目,为后续技术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云景西里热力站循环泵应用“三元流叶轮”改造后,性能大幅提升,不仅总供水量显著增加,本采暖季节电约3万千瓦时,节省电费近3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吨,实现了节能、降费与减排的多重效益。

  应急保障 筑牢安全防线

  为强化供热保障,北燃实业编制了《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供热方案、预案汇编(2024版)》,针对试供热、停热抢修、节假日及重大活动保障、极寒天气等情况优化了应急保障方案,以确保突发问题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另外,北燃实业还建立供热应急保障协同机制,组建42名优秀运维、抢修人员组成应急保障队伍,实现跨单位、跨区域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今年,2月6日,高家坡地区突发停电,导致北燃房山高家坡锅炉房设备无法平稳运行,影响正常供暖。北燃房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上报停暖信息同时面向辖区用户发送短信,并通过社区网格员及时沟通维修进展情况。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里,顶着六七级大风,维修人员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抢修工作。同时,工作人员积极和多方协调,于凌晨1点半将发电车从大兴紧急调配到现场。终于在历时5个小时后锅炉房于次日凌晨3时30分顺利接通临时电源,在外部电网未通电前恢复供暖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用热需求。

  2024—2025采暖季期间,北燃实业供热战线干部职工以辛勤付出、智慧服务,践行了“让专业更有精度,让服务更有温度”的服务理念,为首都城市平稳运行和百姓幸福生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