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将于2025年高标准建设北京6G实验室,率先推动6G关键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应急通信等领域应用。
目前,北京市已在6G、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15个领域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构建了多维协同的政策支撑体系;在17个领域建成31个创新平台,其中2024年新增北京氢能通用航空创新研究院,在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重大平台。此外,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部市共建平台,并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等领域建设了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打造产业全周期资本体系,截至2025年3月中旬,8只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支持84个未来产业项目,占已出资项目的56%。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瑾栩介绍,北京市未来产业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为全球首个实现连续攀登大高差阶梯的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在京发布,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北京量子院团队创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纪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测试里程突破5000万公里大关,3735辆氢能车辆逐步构建绿色运输动脉。“2025年,我们将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实施110项工作要点。”顾瑾栩说。
北京市在未来信息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推动在多模态、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开展类脑计算、光电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路线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在多个场景应用,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打造海淀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北京6G实验室,高水平举办全球6G发展大会。
北京市在未来健康领域,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不同赛道技术攻关和临床验证,加速推动CAR-T药物、干细胞药物等新产品上市;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创制和场景应用,推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创新成果的临床研究;建设脑电数据开源平台,为行业提供高质量数据集,加快创新产品在疾病治疗、智慧生活等领域示范应用。
北京市在未来能源领域,打造氢能领域重大示范应用,持续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高标准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优化加氢站建设布局,完成10座加氢站建设工作,做好新增13座加氢站规划选址事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