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北京老年医院完成装机 ■企业/供图
近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以“服务租赁”模式,助力天智航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北京老年医院完成装机。据悉,该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实际手术中50%-80%的手术步骤,单台手术可缩短30分钟时间。这是北京市首台以“服务租赁”模式进入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以市场化的方式有效破解了创新医疗器械进医院难的问题。
“创新医疗器械往往研发投入大、关键材料与零部件成本高。”中关村科技租赁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手术机器人为例,单台设备市场价格高达数千万元。而公立医院则不允许采取举债购置、融资租赁、投放分成、承包经营等商业模式来购置医疗设备。这就导致了医院或难以拿出足够资金购买设备,或难以承担购置后的折旧费。同时,创新医疗器械刚刚进入市场,医院普遍对其技术稳定性、服务延续性和设备保值性有所顾虑。
据了解,对于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单位来说,在早期市场尚未打开、产品产量不高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也缺乏市场反馈和应用场景,导致后续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迭代受限,应用成本更难降低。
这次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成功装机有效破解了上述的难题,中关村发展集团依托旗下中关村科技租赁,通过与手术机器人生产商开展合作,购买手术机器人及其全套技术服务包,并委托技术服务合作方与医院签订设备服务协议。中关村科技租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医院根据骨科机器人的开机使用次数,支付单次固定的服务费。通过这种‘服务租赁’模式,手术机器人企业可快速回笼资金,实现企业盈利,反哺技术升级,破解创新医疗器械成本高与规模化推广难的矛盾。同时,医院降低了一次性大额资金支出压力,提升了手术机器人使用率。”
中关村科技租赁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租赁”模式让手术机器人成功进医院,提高了医院与机器人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效率,构建起“研发智造—应用创新—迭代升级”的商业化闭环,为医疗器械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技金融服务新范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