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三期)B11厂房主楼外立面亮相                    ■记者 刘偶/摄

        无银Low-e镀膜玻璃、300毫米加厚保温岩棉、绿色节能水源热泵……近日,由北京兴创氢之泉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北京建工城乡集团承建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三期)B11厂房主楼外立面亮相。B11厂房主楼作为项目重点打造的高标准超低能耗建筑,在一系列最新的超低能耗材料和技术的加持下,将整个园区超低能耗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新工艺材料助性能再提升

        走进施工现场,B11厂房主楼采用错层凹凸式建筑设计,配以玻璃和铝板幕墙。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体建筑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层次感。大兴氢能三期一标段负责人郑大林告诉记者,为完美实现建筑设计效果,外幕墙采用了超低能耗横明竖隐构件式玻璃和铝板组合幕墙,以增强现代感和艺术性。同时,作为超低能耗建筑,该项目专门对传统Low-e玻璃进行了优化,采用了业内非常少见的多重镀膜氩气填充暖边三玻两中空玻璃。“这三层玻璃分别采用了双银、单银和无银Low-e镀膜,其中首次使用的无银Low-e镀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较低的表面辐射率,同时具有超强的远红外辐射反射率。三层玻璃中间填充的氩气能够进一步降低玻璃幕墙的导热性。”郑大林说道。

        该项目铝板幕墙内部位置采用了极为少见的300毫米厚保温岩棉,工字梁空腔也同样用保温岩棉进行了填充,最大厚度达600毫米。同时,为进一步降低岩棉固定钢架的导热性,项目部在后置埋件与主体结构间、铝板钢龙骨与玻璃幕墙立柱连接处,均使用了高强度聚氨酯隔热垫块、断热螺帽。

        主楼5层和6层之间采用了长4.2米、高1米、单块重达340公斤的幕墙玻璃,其生产运输、安装,均面临不小的挑战。整个建筑立面存在多个凹进和凸出的造型。对此,施工团队采用了吊篮和举臂车联合作业的方式进行安装,将突出的楼板预留孔洞,以便吊篮的钢缆从中穿过,方便下方幕墙的施工;用举臂车将工人送到吊篮够不到的凹进和凸出的部位,配合吊车和超大吸盘将巨幅玻璃安装到位。

         新型热源助节能效益再提升

        该工程采用水源热泵,利用水与地热能进行冷热交换,并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施工人员在工程地下钻了一口120米深的井,将循环管道系统埋进井内与室内外机相连。由于地层浅表区的温度相对稳定,因此能够利用这一稳定的地下温度,为室内提供更为舒适的温度环境。例如,冬季将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为"冷源"。这一系统的使用使采暖能耗能够降低30%至50%。同样,在夏季制冷时,空调能耗也会显著下降,直接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成本。

         精英团队合力推动工程建设

        该项目整体建设周期紧张,施工场地狭小(平均有效施工通道不足6米)。为提高施工效率,项目部组织人员提前推演施工工序,联合各参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提前协调各专业有序施工,并调动资源,优化大型机械布局,将项目整体亮相节点提前近一个月。

        北京兴创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置地公司总经理王昆介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作为京南地区三大氢能产业集聚区之首,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功能,构建了以加氢示范站、体验展厅、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实训基地等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北区现已全部建成投运,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南区(一期二期)于2023年4月建成投用。其通过打造“摩天工厂”,为落地企业提供了厂房空间和涉氢测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