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新材公司生产场景 ■企业/供图
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工新材公司”)公布了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预制构件试验塔施工进度。“我们这个产品在风电混凝土塔筒中,首次采用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替代钢筋,通过技术升级,减少风力发电塔筒90%的钢筋用量。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场技术负责人说。
作为以混凝土及装配式产业起家的建材企业,近年来,建工新材公司聚焦混凝土领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
主业中的新产业
对建工新材公司而言,混凝土产业是企业发展的主业,装配式产业是产业优化提升的重要领域。
从事混凝土产业20余年的建工新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荣俊认为,伴随着高层、巨大、超深类工程的逐年增多,聚焦个性化,实现产品的精细化分众布局,打造“智慧+绿色”的产业生态,已经成为混凝土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倪坤认为,市场上的个性化产品需要创新技术来支持,“通货式”产品很难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针对风力发电混凝土塔筒,我们在国内首次开展无钢筋风电混凝土塔片的科技攻关,通过在高强混凝土中加入6厘米左右的钢纤维来增强混凝土的韧性。除了节点部位布置钢筋外,研发的高强钢纤维混凝土预制塔片其余部分均可以取消配筋,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倪坤说。
重点领域先行一步
作为北京企业,建工新材公司与轨道交通市场颇有渊源,多年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北京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变化,给原本按照低水位设计的轨道交通和建筑带来了影响。为此,北京市轨道交通专门立项技术示范相关课题,委托建工新材公司落实。
接到课题后,该公司研究院围绕混凝土的抗渗、抗裂问题,积极研发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并成功在北京地铁22号线09标段实现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新建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安全,减少渗漏对隧道区间及站区的影响。同时团队还研发了不需要后期装饰的素面混凝土和适合“带水施工”的回填材料,在降低轨道交通整体建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施工和后期运维的安全性。
聚焦风力发电混凝土塔筒市场,建工新材公司不仅可以提供行业目前最高等级的混凝土产品,还可以将技术储备提高两个等级。“随着塔节越建越高,高强度混凝土将在未来实现广泛应用,我们提前进行技术储备以应对市场需要。”杨荣俊说。其中,UHPC高性能混凝土产品便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品类之一,其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在不增加钢筋和其他加强装置的前提下,可以让混凝土塔筒的个子“长得更高”。
绿色低碳新产品助产业转型
建工新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装配式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恩博负责的装配式模块化集成建筑快装体系样板间,在10月正式亮相。其是公司探索城市更新等项目,并提供科技赋能、新产业赋能的绿色解决方案。“我们将传统装配式单板变为房间,同时将管线装修全部加入其中。运出厂区的构件就是一个具备使用功能的全装修房子。这不仅可以将施工周期从近两年时间缩短为半年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大量的现场浇筑作业。”张恩博说。这类项目适用于老城区的城市更新改造。
该研究院新材料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李建平认为,原为航天工业特种材料的气凝胶产品,会因为与混凝土结合而走进市政行业,甚至是寻常百姓家。“我们这套体系如同‘三明治’,通过两层板中间的夹气凝胶,形成不燃、轻薄的保温材料,3厘米厚度的产品可以产生10厘米的岩棉保温效果,同时重量可以减少70%。气凝胶产品附着在混凝土结构上,可以为建筑增加约1.5%的使用面积,同时与建筑快装体系结合,实现真正意义的全装配式。”李建平说。
围绕城市更新主题,建工新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负责的重量轻巧的泡沫混凝土研发技术,更是延伸了企业的业务链条,自重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10,可以用于填充老楼缝隙,成为又一款能够落地城市更新工程的材料。
“我们目前与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课题攻关,其中混凝土吸收二氧化碳技术的研发,将让混凝土变身为‘吸热’神器,对降低建筑碳排放问题,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倪坤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