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院展示代表未来办公场景的“超级工位”                       ■记者 周宇杰/摄

        近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亮相服贸会。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注入,建筑工业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背景下,北京建院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集中亮相。

        “我们此次展览是以数字赋能建筑科技和数字赋能低碳发展两个板块内容为线索,展示数字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维度中的深度融合和赋能,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转型。”北京建院启明星创研室主任盖鄚告诉记者。

        在服贸会现场展位的大屏幕上,北京建院多年来科创成果展现在观众面前。北京建院自主研发的英心国产三维图形引擎作为工业三维图形基础软件,潜心解决图形引擎的核心技术——图元构建这个能力短板,实现曲面、网格和实体这三类算法的深度融合,全面助力数字中国的高质量建设;聆波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基于云端架构的多级应用场景,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从建设到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为数字设计、智能建造、数字化交付、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灵控智慧双碳AIoT建筑平台以建筑数字资产为底座,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园区的运维者提供综合管理工具,实现安全防灾、绿色低碳、降本增效的运维愿景。

        此外,一套代表未来办公场景的“超级工位”也作为北京建院近年优秀实践成果之一在服贸会上展出。北京建院未来设计院工作人员张士钊介绍,“超级工位”集成了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和技术,具备多项智能功能。

        看似和普通座椅没什么区别的工位,实际上却搭载了多项“智慧”技术。记者尝试在座位上坐下的同时,桌上的灯带随之亮起,随着坐姿调整,桌子也同时进行升降配合。“这套工位可以随着人体存在和桌面高度的变化,桌面灯自动调节亮度与色温,在保护视力的同时,营造出最适宜的工作氛围。”张士钊说,“超级工位”还配备万兆全光以太网络接口和云桌面终端,能确保信息的即时传输与云端同步。无论是大数据处理还是远程会议,都能享受流畅无阻的在线体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张士钊表示,“超级工位”采用毫米波传感器,能够精准感知人体存在状态,基于真实的久坐时间进行多端多模式的智能提醒,引导员工科学站坐,促进养成健康的办公习惯。此外,工位配套的人体工学座椅在护腰、护颈的基础上,还可利用沉浸声学系统实现静音午休,从被动守护到主动保护,让员工身体得到更好地放松。

        “超级工位”的推出,标志着北京建院在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链构建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引领了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未来,北京建院将继续以创新设计为核心,整合绿色、低碳、智慧、新材料等先进科技成果,打造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