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                                        ■记者 周宇杰/摄

        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它充分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这一天,“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暨神仓历史文化展开幕式”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神仓院落开幕,这也是神仓建筑群移建200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先农坛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元素,是北京城中轴对称格局的重要礼制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农耕文明恢弘壮丽的祭农见证物。神仓建筑群是北京先农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下旨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此,为先农坛独有。神仓院建筑彩画是其他古建筑中少有的雄黄玉彩画,至今仍部分保留着清中期彩画。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敏告诉记者:“神仓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的谷物,是为皇家祭祀活动提供谷物的场所,承载着礼仪功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院子里的建筑长得都不一样,功能也各不相同。”张敏说,建筑群中有收谷亭,收割后的谷物需要在此通风晾晒,然后被收到左右两侧第一排的碾房进行加工;之后,谷物才被收入屋顶带气窗的仓房。而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则是亭子身后的圆廪神仓,有“天下第一仓”之称,是将储藏的谷物转换为皇家祭祀礼仪祭品的重要场所。“其它坛庙祭祀时,都会到这里来取祭品;而这些谷物要先从仓房移到神仓中,经过一定仪式之后才会成为祭品。”张敏解释。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推进,神仓建筑群于2021年12月完成腾退,先后完成了非文物建筑拆除工程、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彩画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神仓院落的历史风貌得到完整的恢复。随后在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古建馆完成了“神仓历史文化展”“太岁殿东配殿历史文化展”等展览任务。当天开幕的“神仓历史文化展”结合神仓建筑群的建筑特点,以原状陈列配合专题展览的方式,利用多组建筑展示神仓的历史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这是第一次对神仓建筑群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和展示。同时在展览的体验区还设置有互动展示项目,观众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古代容量单位的变化,通过日常使用的成语感受“量”的博大精深。

        该展览是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前提下,挖掘神仓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空间,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场所。展览不仅完善了先农坛历史文化展示体系,还可以补充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示体系,更好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