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村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资料图)                  ■企业/供图

        “风清月白饶生趣,水绕山环极大观”,这幅篆刻于广东省中山市大环村华佗庙的灰塑楹联生动描绘了大环村的秀美景象,但是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一度饱受黑臭水体的困扰。近年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充分发挥全产业链资源优势,积极投身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项目建设。经过城建设计集团团队的妙手装扮,大环村重现美丽“容颜”。

        据《侨乡大环》记载,大环村建于元朝末年,三面环山,小隐涌上游从此流入,并由东至北倚山随河环绕,在村前成S形,故得名大环村,村民自古沿河而居。在2020年以前,村子的污水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导致大环涌水质常年处于黑臭状态。

        随着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大环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精品村备受关注,城建设计集团市政设计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任务。设计人员采取“一口一策”的设计思路,逐个排口、逐段驳岸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

        该项目团队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持“雷厉风行”快速消除黑臭与“久久为功”不断改善水质、水生态原则,合理制定工程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

        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任务困难重重。在长度1.1公里的大环涌两岸,密密麻麻的分布着113个排口,其中106个排口存在污水入河的现状。大环涌两岸均为民居,房屋距河涌最窄处不足2米,河道两岸存有多座挂牌的文保建筑,施工作业面狭窄。河涌两岸既有挡墙为块石,稳定性差,且中山市属于冲积平原,地质结构松散,河道两侧岸基松软。

        由于空间狭窄,传统的沿河两岸涌外铺管截污,势必会对两侧房屋建筑造成影响。涌内铺管截污又会对既有的挡墙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同时,会挤占河道有限的断面空间,影响行洪排涝功能。如何在有效截污,保证周边房屋、文保建筑安全的同时,保障河道原本的行洪排涝功能,成为项目设计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设计团队组织多场评审会,因地制宜先后制定了“偏心井+涌内包管”“调整涌内检查井尺寸”等方案,经过多轮技术、经济比较,方案论证和试验,最终确定了“钢管桩支护+新建挡墙+岸上铺管”的截污方案。

        该方案充分利用河道现状挡墙至两侧房屋的有限空间,靠近房屋一侧利用钢管桩进行支护,保证既有房屋和挡墙的稳定性。同时,根据现场条件对既有挡墙进行拆除,原位置新建挡墙,截污管道布置于挡墙与钢管桩之间,达到有效截污目的的同时,避免了对河道行洪断面的影响。一举保护了岸边文保建筑及村民住房,村内污水截污收纳及保障河道过水断面的问题,河涌整治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大环涌旧貌焕新颜。

        从方案研究到项目实施完成,历时10个月,大环村打赢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