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完工并交付使用。作为安徽省重点工程,新建设的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即将与一期“双馆合璧”,成为合肥举办展览、会议、交流、交易的大型综合性会展平台。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综合馆采用张弦空间桁架体系,总用钢量15000吨,单榀桁架最重约165吨,屋盖跨度144米,刷新了中国同类型场馆最大跨度的纪录。受场地和工期限制,项目决定在空中通过滑移的方式,如同拼积木一样拼出一个巨型钢屋盖。

        不同于常规的土建工程,会展中心的屋盖由跨度达144米的10道桁架组成,滑移越大,施工难度越高。钢结构对温度敏感,常会随着温度改变而发生伸缩,让精度控制难上加难的是钢桁架滑移距离162米,变形控制难度非常大。

        为确保钢结构顺利滑移,按期实现封顶,项目经理周胜利带领工作室成员应用新兴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反复动画模拟。同时,采用多项结构分析软件对提升过程受力状态进行反复校核。经过47天的滑移,终于将钢桁架成功提升至35米高的指定位置。

        为呈现出会展完美的视觉效果,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综合馆东西面的侧幕墙采用弯弧穿孔金属幕墙,视觉呈现上如同“水上烟花”——黄花菱。周胜利职工创新工作室采用BIM技术建立异形幕墙空间模型,准确测量幕墙龙骨弯弧参数,解决了异形双曲幕墙设计图纸无法直接指导现场施工的难题。工作室从施工三维模型中提取异形幕墙参数,将幕墙分隔为尺寸合理的“模块单元”,制作龙骨拼装胎架并整体吊装,连接处扭转焊接固定,最后完成面板安装,顺利让整个三维模型“跃屏而出”。

        为保持良好的采光效果和美感,综合馆采用了异形玻璃幕墙,抗风柱的倒斜面使得整个玻璃幕墙与地面构成9度的锐角,单块玻璃重达256千克,安装位置高达36米,吊装、安装难度较大。周胜利职工创新工作室采用玻璃安装机器人与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组合的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既提高了玻璃安装的精度,又保障了施工的安全。

        从高空俯瞰,整个场馆屋盖如同“初月弯弓”,3.2万平方米的金属屋面,面积相当于4个半标准足球场。在设计上,整体为三片式金属屋面,平面尺寸长192米、宽172米,呈现“双坡单曲弧线”造型。要给如此大体量工程披上“华彩外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周胜利又带领工作室成员优化方案设计,确立由上至下10层施工工序。但由于施工场地有限,54米的单块面板如同一片片细长的布料,传统吊装中易产生“褶皱”,难以保障成型质量。

        面对难题,职工创新工作室提出新构思。首先将压板设备抬升至高空,保证运输索道与地面呈固定角度,“打板成型”的金属面板省去垂直运输工序,自然“垂落”在作业面,大大降低“褶皱”概率。同时,金属板之间采用直立锁边,如同纽扣般将相邻屋面板牢牢固定,大大提升了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