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开放首日,吸引众多滑冰爱好者前来体验                    ■记者 周宇杰/摄

        7月9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不少速滑爱好者穿上冰刀鞋,亲身体验“最快的冰”的魅力。同时,“冰丝带”的开放也标志着这座冬奥场馆可持续运营正式启动。目前,国际滑冰联盟(ISU)卓越中心已经落户“冰丝带”。未来,它将成为世界滑冰运动的国际交往中心、培训中心、训练中心,有助于推动滑冰运动在全世界和中国更好的推广普及,提高滑冰运动的竞技水平。

        作为场馆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在“冰丝带”建设中,广泛开展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为世界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

        作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冰丝带”1.2万平方米的冰面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了新标杆。

        “冰丝带”通过位于场馆东侧二层看台区的制冰模型让游客直观了解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蒸发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如此,“冰丝带”还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冰场内设有冰鞋租赁区、准备区、休息区等便利服务。据了解,这是目前唯一持续维护并开放体验的冬奥赛时冰面,现场景观布置保留了冬奥会时期的全部奥运元素。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最快的冰”,还可以站上领奖台,体验奥运荣耀,和“冰墩墩”合影留念。

        “这是咱们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红色和银色隐喻着冰与火……”在“冰丝带”特别设置的奥运文化背景墙前,韩女士向10岁的儿子讲解着关于北京冬奥火炬的故事。据了解,为了让公众深度体验冬奥文化,面向公众开放后的“冰丝带”将呈现丰富的游览服务,包括冬奥标志性景观和赛时纪录墙打卡、场馆二十四节气门和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冬奥特许商品和北京礼物商品售卖等特色内容。

        场馆内,一座赤红色的雕塑作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这座名为《赤韧》的艺术作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最佳作品之一。作品主体的东方武士周身为红色,昂首目视前方,体现了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勇气。身后不断绵延的丝带和“冰丝带”之名相互应和,象征烈焰般燃烧的热情与奥运进取精神的传承。

        除了多彩的奥运文化展示外,“冰丝带”还加入“互动环节”。游客可以体验《汇水成冰》互动装置,通过安装在“冬梦”会徽的管道,将水注入到制冰机房,和制冰用水汇集在一起。

        此外,“冰丝带”在场馆外打造了“冰丝带”湖、盲人足球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冰丝带”湖在冬天自然成冰,将成为室外冰场,满足群众对户外冰上运动的需求。盲人足球场继承了场馆原址(奥林匹克曲棍球场)曾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盲人足球场地的光荣历史,体现了两个奥运的传承和发展。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是北京城区第一条符合标准赛事的赛道,使得“冰丝带”成为既能举办冰上所有赛事和活动的场馆,又能承办雪上项目比赛和活动的场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冬季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京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岳鹏表示,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国资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场馆赛后运营水平,建设智慧化场馆,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将“鸟巢”“冰立方”“冰丝带”三大场馆打造成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典范,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