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旭飞调试渗沥液处理设施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图

        从基层做起的芦旭飞,有着一股踏实朴素的“干劲”。他毕业后就来到了北京环卫集团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投身于环保事业。面对填埋场艰苦的工作条件,芦旭飞没有退缩,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渗沥液处理经验,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并改进了移动渗沥液处理装备等多项实用性技术设备,探索了灵活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公司开辟了新业务“蓝海”。

        芦旭飞在担任北京环卫集团京环新能公司水气一中心党支部书记、经理,移动装备事业部经理期间,负责北京市安定填埋场、马家楼转运站、南宫堆肥厂的渗沥液处理工作。安定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是北京环卫集团最大的渗沥液处理设施。芦旭飞刚刚到任之时,恰逢北京即将迎来渗沥液处理设施的雨季大考,为了保证设施平稳度过汛期,他和一线职工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加班加点推进新设施优化和老设施修复,经常从南六环外回到东四环家里已是半夜。正是他们勇于吃苦的奋战精神,保证了水气一中心各设施在北京雨季连续多次暴雨中顺利运营,高质量处理、零污染排放,用实际行动保障了城市运行安全。

        芦旭飞渗沥液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熟悉设施运营工艺、管理流程、技术规范。他善于全盘考虑、统筹协调,在今年上半年京环新能公司全力攻坚积存渗沥液消减工作中,牵头制定处理方案,组织所属设施协同处理、科学调配、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公司处理能力,为渗沥液消减提供专业保障。

        芦旭飞从未停下过技术研究的脚步,对渗沥液和填埋气处理技术有着一股“钻劲”,白天上班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晚上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潜心钻研技术瓶颈。他先后主导或参与过MBR和NF膜污染控制研究、垃圾堆体移动火炬工艺、渗沥液处理系统升级改造等10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他研究的“一种用于垃圾堆体上的移动火炬”“一种火炬供暖系统”“一种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UASB在北京阿苏卫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性状研究》等10余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积极为渗沥液处理技术开辟新局面做出努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芦旭飞说:“渗沥液固定处理设施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垃圾渗沥液产生量又随着雨季到来的产生量变大。”如何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有效的处理渗沥液,保障环境质量成为芦旭飞心头的重要课题。外购的处理设备价格较高,“打铁必须自身硬”,自主研发才是硬道理。他带领技术人员认真分析设备工艺,自行设计图纸,方案几经推翻,凭着一股韧劲,不断地打破原有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开发移动渗沥液处理装备市场,最终成功自主研发并投产移动渗沥液处理装备——NEET-SW系列、CZ系列。经过改造后的设备,既可串联也可并联的新工艺,加之灵活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公司开辟了新业务“蓝海”。

        随着全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大量的二三线城市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行业面临着环保达标的压力。芦旭飞紧抓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创新推出了车载式移动渗沥液处理装备,为集装箱配置底盘,方便移动渗沥液处理装备随拉随走,降低了设备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目前,京环新能公司已为湖北、四川、重庆、河北、黑龙江、广东、江西、辽宁等多个省市地区提供移动处理装备及运营服务,各地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出水远远高于当地环保排放要求。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芦旭飞正是凭着干劲、钻劲和韧劲,发挥着榜样作用,立足本职、坚守岗位,用持之以恒的务实精神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北京城市治理、维护城市运行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打造 “绿水青山”“碧水蓝天”做出积极贡献。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