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花园”社区启动仪式现场。                                        ■企业/供图

   近日,前门西大街2号楼“友好花园”暖意融融,崭新的绿化天棚下花团锦簇,100寸宣传屏循环播放着民生变迁故事,老人们在“公共客厅”里闲话家常。随着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正式启动,“红栏暖巷”项目——作为老旧小区治理的代表项目揭牌亮相。社区、物业以及居民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座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老旧楼宇的蝶变历程。

  首开集团天岳恒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品牌,是以“五联四纵·红栏愿景”基层党建实施路径为依托,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元共治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服务居民2000余户。目前,前门西大街2号楼的蝶变是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品牌的第五次迭代,这不仅是空间环境的改造升级,也是社区联合物业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探索。

  以“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为核心,“红栏合伙人”机制紧密联结首开天岳恒物业公司、新就业群体、居民等多元主体,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形成“群众点单、党委接单、共同验单”的闭环机制,在尊重居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党建统筹优势,真正实现了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的同频共振。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说:“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探索‘属地资源统筹、国企物业赋能、多元主体参与’的‘前西大格局’,新增科技赋能和新业态融入维度,深化央产小区治理新范式。”

  半年前,前门西大街2号楼还面临电动车乱堆、电线裸露等问题。首开天岳恒物业联合社区以“群众点单、党委接单、共同验单”为基调,以“圆桌工作法”为有力抓手,召开12场沟通会,收集30余条居民建议并融入改造方案,最终实现从照明亮度到绿植品种全程都由居民“说了算”,真正将居民建议融入治理过程。

  前门西大街2号楼硬件设施的改造,是利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协调物业单位共同投入改造资金,吸引居民、共建单位等力量参与,以“小社区”撬动“大国企”结出的又一硕果,通过“边施工、边沟通、边完善”的工作模式统筹资源破解难题,推动“楼内”“院里”共同焕新实现楼内墙面整修、楼外地面平整,打造10处讲述老城故事的文化墙,2处供居民议事休憩“花园客厅”,100寸宣传屏循环播放民生故事,新增的绿植廊架与智能充电设施一应俱全,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下深化“家院共同体”意识。

  据了解,“立体化党建四合院”的版本变化,是街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从碎片化迈向系统化、从单一维度转向多元融合的生动体现。1.0版通过“一管两队三组”整合力量,解决楼道堆物、设施老化等基础问题,奠定治理框架;2.0版聚焦“五力”提升,增设便民设施、打造“一景一韵”文化楼门;3.0版打造“共享客厅”“创新平台”,强化居民自治,推动社区与物业联建共赢;4.0版拓展外部资源,社会资金配比提至1:1.5,增强治理动能;5.0版搭建智慧平台、打造文化场景,建设“党建友好花园社区”。从1.0版到5.0版,前门西河沿社区以党服经费精准投入推动“单栋改造-区域联动”,打造“一栋一亮点、一片一模式”的立体化品牌,形成覆盖“环境焕新、治理协同、文化铸魂、服务精准”的老旧小区治理“善治前西”经验体系。

  与此同时,依托“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前门西河沿社区吸纳物业、新就业群体、社区居民加入“红栏合伙人”队伍,进一步凝聚多元治理力量,共建党建友好花园社区。未来,首开天岳恒物业与社区将持续擦亮“红栏暖巷”党组织服务群众品牌。作为老旧小区治理的典型范例,首开天岳恒物业与前门西河沿社区将持续推动“立体化党建四合院”焕新升级,联动周边区域推广治理经验,打造中轴线与前三门“一纵一横”文化地标,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让更多共建共治共享成果,成为居民身边可观可感的幸福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