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工作人员正在修剪树枝 ■记者 董一鸣/摄
春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投入运营四年多以来,这里已蜕变为“生态绿洲”,交出一份亮眼“生态答卷”:四季风光如画,清洁能源全域覆盖,生态体系多元共生,林木覆盖率超过85%,17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78公顷生态脆弱区焕发新生,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工程。“五一”假期,市民不仅能在“无絮”环境中畅享森林氧吧,还可参与20余项文化体育活动,感受生态治理与人文活力的双重魅力。
科技赋能 精准治理飞絮
每年4月至5月,北京市民总要与杨柳飞絮“斗智斗勇”。而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游客却可悠然漫步——这得益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5个精准”飞絮治理体系。
“我们通过高压喷水、地面湿化、生物防治等组合拳,将飞絮影响降至最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运营方、北投绿心公司的邵明见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设之初,在植物的选择上就以新疆杨、毛白杨雄株、毛新杨等无絮品种或雄株为主。园区也会提前干预,每年冬季对杨柳雌株进行整形修剪,在剪除枯死枝和病虫枝的同时,科学整形,去除影响景观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以减少雌株单株飞絮量。
“五一”前后,走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高压喷水、地面清扫、修剪枝杈……“到了飞絮季节,我们加密了治理工作,每天进次2-3次作业,确保飞絮‘产生即处理’。”邵明见介绍。同时,园区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台账,组建专家团队面向防治一线队伍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并提供同步防控指导;建立飞絮综合防治队伍,密切关注飞絮预测预报,加强巡查巡视,坚持“应湿尽湿、应扫尽扫”,强化应急保障措施。
近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京宛友谊月季园将迎来盛花期,约2万平方米、148种月季将形成一片花海,迎接市民游客的到来。
生态修复 打造“城市绿肺”
从昔日的旧厂区到如今的生态地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始终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自开园以来,作为公园大管家,北投绿心公司运营团队持续加强科学统筹,制定了全年养护任务计划,建立全园养护细分台账,实行分级分区管理,并重点打造了以24节气林窗为主体的36景等多处精品景观。发展至今,85%的林木覆盖率、近百万株乔灌木、花卉、水生植物共计400公顷,让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北京首个“碳中和”公园,年固碳量超1万吨。
“我们坚持生物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遵循自然演替规律。”邵明见透露,“这几年,我们也与专家、高校联手,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遵循的公园养护标准,打造了养护核心竞争力。”
成果令人惊叹:黑翅鸢、纵纹腹小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现林间,5种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在此安家,170余种野生动物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据统计,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至今,小动物、鸟类种群已增长了240%,2024年春季更首次记录到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在此栖息。
功能升级 构建城市会客厅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的交汇点,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坚持双轮驱动,生态为笔描绘发展底色的同时,也坚持文化赋能,将绿色空间与文化、科普、体育、休闲等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全力做好公园吃、行、游、购、娱等游园保障。园区增加文化场景,培育乐沙园、乐仕堡、亲子部落等游乐项目,引进阿派朗创造力乐园、飞极迦勇士竞技运动营和古建筑展馆等有影响力的智能科技、运动竞技、历史研学品牌的落地,致力于打造成集生态、景观、文化功能为一体,开放共享、多元体验、全龄友好的高品质生态功能区。
“五一”假期期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文化+生态+运动”为主线,推出系列特色活动。中国书店举办“故宫三大殿建筑密码”“《红楼梦》中的诗与远方”等10场讲座轮番开讲。活动特邀故宫专家揭秘太和殿藻井的星象奥秘,邀请吟诵名家带观众用古调重温《诗经》《声律启蒙》,四大名著专题场次还设置了“角色扮演”互动,让文字经典跃然眼前。5月1日至5月5日,飞极迦乐园推出彩虹障碍跑、勇士挑战赛等趣味活动,家庭组队完成“营救队友”“历史研学”等任务,还可将DIY风铃、彩绘扇子带回家。
游客可搭乘环园小火车,或租赁智能电动车漫游星型步道,聆听湿地蛙鸣、林间鸟语的自然交响。“带孩子走进自然,感受鸟语花香,比玩手机有意义多了。”家长李女士点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