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从手握扳手的“车间学徒”到破解“心脏”密码的技术专家,再到“90后”全国劳模……12年深耕不辍,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一线工人刘学扎根一线,践行初心,完成从“学”到“工”、由“工”到“匠”的跨越蜕变。他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干净又整齐的工服,干脆利落的动作……“90后”刘学已经是带领过8个班组的“老班长”了。12年来,他始终坚持扎根生产一线,践行“奋进 包容 创赢擎红”的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创赢职场”的标杆。
“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
走进“刘学创新工作室”,两张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件发动机零部件,湿式缸套、共轨管、喷油器……6种主要重型发动机型,50余个核心零部件,135个组装步骤,对此,刘学早已烂熟于心。
刘学所在的大修班组,可以说是发动机制造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突发故障,还是产品交付前的疑难瑕疵,都要在这里“对症下药”。4年间,刘学带领班组攻克了数百起疑难故障,将“零瑕疵交付”的承诺镌刻在每个细节中。
精度较量在毫厘之间,练就0.01毫米手感。以天然气发动机为例,气门间隙装配合格标准为0.45毫米,正负误差小于0.04毫米,刘学精益求精,将误差空间压缩至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为练就这项“手感绝活”,刘学不断测试,将塞尺的微妙变化转变为“肌肉记忆”。正是这种极致追求,让福康发动机在高原极寒等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澎湃动力。
如何精准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小到“减少机械重复工作”的“移动料盒”,大到“机动调整、灵活作战”的“潮汐班组”,刘学把生产线变成了精密钟表,保证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
刘学创新组建“鹰眼稽查队”,独创的“一二一”工作法,覆盖28个关键要素、210个稽查工位,以手术刀般的精准操作守护质量生命线,以对数万台发动机的严苛筛查换来了终端客户“200万公里无大修”的质量“神话”。刘学在不断积累中寻找突破,“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瑕疵、任何一点问题的产品从我手中流出。”这是刘学对客户的承诺,也是对职业信仰的坚守。
“要体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
他说:“匠心是什么?不是机械重复一件事,而是用智慧让工作更高效。”制造发动机对于刘学来说,不仅是一项工作,更像是雕琢一件工艺品。“钻”透本质、精益求精,是刘学多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
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异形件多……制造发动机,需要工程师对制造工具进行优化以提质增效,而这正是刘学的“拿手绝活”。经他改进后的普通工具,多次突破原有的加工极限,解决了多种高精度、高难度产品的加工难题。
刘学发现X系列发动机风扇在长期工作后,存在风扇与护风罩互相干涉的风险,他立即警觉:“风扇叶磨损、水温升高……这说明客户可能面临发动机拉缸的风险,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扎根现场,刘学开始进行设计、画图、制作、效果验证、数据分析……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验证,在经过18项改进点和近100个日夜的实践,以及500多次试验后,刘学最终将风扇护圈的差值缩减至5毫米以内,成功做到精确控制。目前,该成果已实现广泛应用,并获北京市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一等奖。
发动机铭牌自动化粘贴极易受到环境光线影响,导致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铭牌粘贴不正的问题,影响后续追溯识别工作。为此,刘学设计了一套红外线定位系统,专门用于解决发动机铭牌贴不正的问题,并斩获北京市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一等奖。刘学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运用科技为传统制造赋能。”其成果年均为企业节省成本超80万元。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福田人在路上”
12年间,刘学带领团队累计获得26项国家专利,并创新项目50余份、改善提案300份,用硬核创新标注了产业工人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奋进坐标。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荣誉满身的刘学却淡然处之:“荣誉只是成长路上的注脚,还需要我们持续攀登。”他说。从一线技工到班组长,从产能提升到质量攻关,他身兼8种业务角色,培养多能工150余名,输出人才15名。
“既要造好产品,更要创造团队价值”是刘学的管理哲学。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他带领“潮汐班组”以15人填补30人空缺,月产发动机13500台,打破历史纪录。他说:“好的团队可以让每个员工在奋斗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那盏聚光灯。”
在企业获评“灯塔工厂”的转型征程中,刘学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智能制造的探路人。他通过主动参与企业转型新质生产力、智能化、数据链等项目,推动车间智能化升级。每一颗螺丝拧紧的力矩、每一个测试的参数、每一个加工的参数,刘学像教徒弟一样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机器人,让智能设备继承老师傅的“手感”。从第一条数字化产线上线,到车间第一台协作机器人投入工作,刘学见证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几个重要时刻,如今,该工厂已经对100余个工位进行自动化升级,刘学也在不断学习中向数智化技能型工人转型。
“刘学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北京市示范级称号,孵化出3个全国优秀QC小组、7个北京市优秀QC项目,成为行业难题的“解题中心”。“刘学作为新一代工匠,既能创赢争先,也能心怀大担当。他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鲜活形象,正为工匠精神注入青春动能,也将引领更多年轻人投身智能制造的壮丽征程。”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孟凡义评价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