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项目效果图                                         ■企业/供图

  “由北京排水集团联合体投建的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项目,完成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入库审核工作。”北京排水集团亦庄北排公司副总经理李广路介绍。该项目成为2023年11月《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号)实施以来,北京市首个落地的污水处理领域特许经营项目,标志着北京污水处理行业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探索市属企业服务京郊新路径

  该项目由北京排水集团产业投融资平台北排产业集团牵头实施,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模式,总投资约38亿元,合作期长达40年。“新机制下,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使优势资源脱颖而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北京排水集团将携手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李广路说。

  污水处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特许经营新机制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运营能力。北京排水集团作为市属国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台湖再生水厂项目为契机,探索污水处理领域市属企业服务京郊区域发展的新路径,为行业树立标杆。

  据介绍,该项目将采用“预处理+AAO+MBR+臭氧氧化+消毒”工艺,出水执行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中B标准;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调理+低温真空干化”工艺,污泥含水率≤40%,其中所处理污水大部分为区域内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按照实际处理水量进行结算,对于后期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广路说。本项目将充分结合集团自主科技成果的配套应用,采用精准控制系统和智慧水厂管理系统,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提升运营水平和节能减排效果。此外,该项目还将注重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除臭技术,提高排气标准;通过优化设计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对地上商业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直面建设难题全力推进项目

  在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渣土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满载土方驶出工地。北京排水集团亦庄北排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张凯介绍,该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工期紧张,土方挖掘量大。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六环、京津高速、凉水河形成的三角地内,给项目推进带来诸多挑战。

  “在土方挖掘方面,由于该项目需新建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开挖土方达200多万立方米。”张凯介绍。大量土方的开挖和运输,不仅需要高效地组织协调,还需要确保施工安全,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项目建设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实力,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土方挖掘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提高挖掘效率;同时,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开展。

  为亦庄开发区高精尖产业护航

  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北京经开区凉水河以北唯一一座再生水厂,处理能力占北京经开区污水处理能力的80%,承担着凉水河以北区域、凉水河南侧物流基地的污水处理任务,服务面积约55平方公里。该水厂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据了解,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市“三城一区”主平台,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宜业宜居绿色城区和高端产业主阵地“四区一阵地”的功能定位。多年来,北京排水集团主动靠前服务北京经开区,在再生水供应、核心区防汛、排水管网运维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自2011年起,北京排水集团通过小红门再生水厂向北京经开区供应高品质再生水,目前实际供水量已达7万立方米/日,有力保障了京东方八代线等园区重点企业的用水需求。当前,该集团正在建设13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新建管线,建成后将为北京经开区提供20万立方米/日的高品质再生水,进一步提升产业用水保障能力。

  2020年4月,北京排水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北排建设公司承接了北京经开区657公里排水管网设施养护、巡查及4座雨水泵站运维任务,并负责区域内防汛保障及抢险抢修业务。该集团按照中心城区标准,将北京经开区防汛保障体系纳入集团防汛应急指挥体系,最大程度确保经开区安全度汛;同时在北京经开区引入96159排水热线,积极推进未诉先办,主动对接园区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北京排水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公共服务类一级国有企业,将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深化经开区建设服务,为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建提供可靠支撑,助力经开区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