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昌平区白浮泉公园拉开帷幕。现场,10只经救护的鸟类振翅高飞,重返蓝天。当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记者了解到,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再增8种。目前,北京已记录鸟类527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新版《名录》显示,全市陆生野生动物已达33目108科620种,较2024年的612种新增了8种,其中鸟类达到了527种。新增加的8种均为鸟类。包括栗树鸭、黑海番鸭、蛎鹬、青藏沙鸻、白冠攀雀等5种在河边或水库被发现的鸟类;以及荒漠林莺、棕胸蓝姬鹟、中华长尾雀等3种鸟类,经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鉴定确认为北京新增记录物种。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发布新版名录以来,本市共增加了24种野生动物。这些新增物种的发现,不仅表明北京市的野生动物资源日趋丰富,也体现了北京市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监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北京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已记录鸟类527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凭借其卓越的生态禀赋,每年春秋两季,数十万只珍稀濒危候鸟选择在此停留,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飞羽天堂”,吸引着国内外众多观鸟爱好者的目光。活动现场,“京华飞羽”北京鸟类影像大赛启动,旨在通过镜头语言激发公众传播鸟类之美的热情。今年下半年,大赛将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举行颁奖仪式。
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发布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北京市鸟类迁徙通道保护工作方案(2023—2035年)》等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未来,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等20余个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林长制”与“22+ 6”执法协同机制,明确并压实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非法交易打击等关键责任,织密“行政+司法+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网络,为野生动物保护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