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云”端管理、焊接机器人走马上任、生活区标准规范……走进住总集团北京地铁3号线08标项目,一系列创新管理操作让人眼前一亮。住总集团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3号线08标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刘文亮表示,项目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稳步推进施工现场智慧化、自动化和物业化实施,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科技促安、提质增效。

        智慧化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北京地铁东坝车辆段作为3号线、12号线共址建设的车辆段,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车辆段工程。地铁3号线08标位于东坝车辆段用地西部,总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包含运用库、组合车库、门卫3个单体工程。目前,组合库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安装全部完成。“因为工程规模大、现场作业面多,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智慧工地建设,为项目建设管理装上‘最强大脑’。”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薛凯说道。

        走进办公区智慧工地调度中心,墙上一副约7.5平方米的智慧大屏,实时显示着项目安全教育、人员管理、VR全景监控和塔吊监控等情况。项目安全部部长王小康介绍,工程施工高峰期将近2000名工人同时进场,智慧工地平台系统结合工程特点和安全质量环境管理需求,针对人员管控、在线安全教育、VR全景监控、在线审批、人机匹配、高空作业六个板块进行了全方位管控。“我们现场共分为4个工区,自动监测到安全隐患后,智能系统会主动报警并推送信息到相应工区责任人,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智慧工地平台手机APP软件还开发了在线安全教育和现场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在线审批等无纸化办公程序。工人通过APP或在安全教育一体机上参加安全培训,完成并通过模拟考试后方可通过入口人脸识别闸机上岗。“按照工程体量计算,传统管理方式需要150名管理人员,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后,项目部现有80余人就能满足日常管理需求。”薛凯表示。

        首次应用焊接机器人系统

        在地铁3号线08标项目上还有一个“最佳焊手”,它是项目部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系统,这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是首次应用。

        东坝车辆段作为按最新形式设计的第五代车辆段项目,在施工工艺、劲性钢结构安装精度、桩基础施工质量等方面均有更高要求。在主体结构施工中,仅型钢混凝土柱与承台、梁连接节点区域的焊接点就多达10万个,同时现场还存在局部仰焊作业空间小、焊接困难,人工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效率低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部与北工大机电学院团队合作,联合研发了自动化焊接机器人。为固定焊接机器人,研发团队还因地制宜,利用箱型钢结构的上表面,采取“倒挂笼式结构”进行固定。记者在现场看到,研发团队以钢结构顶面作为焊接机器人工作平台,同时从焊接机器人两侧延伸出两个箱体,以保证平衡。“为了提高焊接便利性,焊接机器人还采用6轴机械手臂,可以对钢柱四面或竖向均可进行焊接。同时,我们在机器人结构顶部还安装自动转台,能够实现平面内360°移位作业。”负责焊接机器人研发的项目党支部书记助理刘文强介绍,焊接机器人上岗后,焊接效率大约是人工的3-5倍,且可以长时间持续作业,品质效率稳定。

        工人生活区进行物业化管理

        生活区是工人施工之余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区域,为让工人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干得顺心,项目部还积极探索开展物业化管理。刘文强告诉记者,我们采取全委托服务模式,选择资质齐全的物业公司对生活区进行管理,持续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项目部工人生活区物业化管理主要包括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生活设施管理、保洁管理、治安保卫管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六个方面。

        生活区目前有960余人入住,洗漱间、洗衣房、晾衣区、电车充电区域划分规范,四色垃圾桶使得垃圾分类井井有条,室内外休闲健身设施齐全。工人宿舍内统一配置标准设施,每天上午、下午保洁人员各打扫一次卫生,整理被褥、及时断电。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物业还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测温、消毒、通风等工作。

        为了让工人们吃得放心,项目部提出安排两家食堂同场竞争,工人们就餐可选菜品不少于十样,质优价美。在24小时开放的手机充电室,工人“刷脸”后可以免费充电,还提供移动充电宝。项目行政经理姚根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人娱乐、锻炼活动设施和场所,策划休闲时间文体活动,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工人生活幸福指数,使其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