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工人进行绑扎钢筋作业  ■记者 董一鸣/摄

    2月20日,在首发集团东六环改造工程建设现场,86名工人佩戴着口罩正加紧施工,目前该工程已进入临时道路铺设、临时宿舍区搭建、地下连续墙导墙开挖等施工准备阶段。东六环改造工程各参建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保证了项目顺利复工。

    “面对疫情,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组织各参建单位积极响应市政府四方责任的要求,深入落实市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各项文件要求。项目管理处组织各参建单位分别成立防疫工作指挥小组,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冲到一线迅速行动,贯彻落实上级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参建人员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把疫情防控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东六环改造工程于2月17日正式复工。”首发建设公司东六环改造项目总工何历超说。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京津公路至潞苑二街段为隧道段,长度约9.2公里,盾构段长度7.4公里,外径15.4米,为中国内地直径最大盾构隧道。

    从工人进场到施工,项目工地都有严格的管理。在工地大门处,两名工作人员会对每名进场工人进行测温,配发一次性手套;对进入的每一辆车车轮部位重点消毒,保证进场安全。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除佩戴口罩、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外,施工时每名工人还分开一定距离。“我们分6至8人的小班组进行作业,每名工人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作业距离,防止由于人员聚集密度增大造成交叉感染。”中铁十四局集团东六环改造工程施工准备二标段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陈鹏说。

    东六环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现状六环路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及高路基的物理条件对两侧区域形成了分割,该工程实施及后期高线公园的建设,将缓解现状东六环路交通拥堵、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实现六环路功能转变、整合城市空间环境。对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临时宿舍区还在搭建中,一百多名工人住在离工地只有5分钟车程的宾馆,每两人一间,项目部派专人管理并进行体温检测和记录;就餐时,宾馆采用分餐制,有专人打好盒饭送至工人房间。何历超介绍,每天施工单位会安排专车上下班集中接送,白天工人在工地施工,到了晚上八点,宾馆开始施行全封闭管理,严格管控人员外出,避免工人与外界接触,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安全,同时工人所需的生活用品也会按需求统一采购。

    由于工程穿越副中心核心区,地下空间复杂、实施难度大。相交道路12条、轨道11条、河道3条。研究决定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每洞布置3条车道,内径14.2米、外径15.4米,分为三层,上层为排烟通道、中间层为行车通道、下层为疏散救援通道。盾构段每公里设置一处人行横通道。隧道平均覆土20米,最深处穿越副中心火车站,覆土达45米。施工采用2台外径约16米的超大直径复合泥水平衡盾构机,自北向南始发,同向施工,中间竖井盾构过站。北侧盾构始发井位于现况东六环与疃里路交叉口西南角,中间盾构工作井位于现状东六环与东六环西侧路之间,南侧盾构接收井位于现状东六环与玉带河之间。工程采用通过泥浆处理等低影响建设方案,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结合地面公园建设,实现隧道出渣的综合利用。运营期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地面景观公园结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