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二期的“血管医生”徐尚琨                            ■记者 董一鸣/摄

        130万米的电线电缆总长度,水管总长度60万米、通风管线面积38万平方米……对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机电经理徐尚琨而言,项目各项机电管线数据早已烂熟于心。

        即便参与过天津西站、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徐尚琨坦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挑战依然很大。

        体量大!这是徐尚琨始终挂在嘴边的话。“这个工程各种管线设备特别多,其中电线电缆总长度130万米,比北京到武汉的距离还远,38万平方米的通风管线面积,相当于铺满90多个标准足球场。而要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各种设备达到4000多台,涉及500多个机房。”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机电管线如同一个人身体的血管和心脏,它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建筑的血脉通畅,而徐尚琨便是这个工程的“血管医生”。

        今年6月底,国家会议中二期将交付冬奥组委。而考核交付与否的标志便是机电设备调试运转能否正常。

        在徐尚琨的关注点中,大型管道支架、设备基础、风水平衡等排在前三位。

        “超大管径的管道如同整个建筑的‘主动脉’,我们机电专业人员将管径超过45厘米的管道全部制定了专项方案,确保‘主动脉’健康。”徐尚琨说。

        整个工程最大的管道管径达到1.2米,这相当于一个4岁孩童的身高,整个工程中仅这样的管道就有约5000米。

        冷却水管道便是直径1.2米的“巨无霸”管道。这种管线在建筑中并非是直来直去,而是需要绕过房梁,穿过墙体,拐弯众多的设计要求给项目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中部分管线需要通过宽度1.5米的竖井进入指定作业区,这个宽度只给管道左右留出了10厘米左右的空隙,徐尚琨带领机电团队为这条主动脉特别设计了路径、安装要求,并现场指导工人进行安装。

        “主动脉”之外,机房便是让风、水、电等建筑用能运转的核心,也被称作是建筑运转的“心脏”。

        “机房内的空间有限,要安装设备和管线更加转不开身,一旦出现安装错误返工更麻烦。”徐尚琨说。

        来到施工现场,每一名带班的工人都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打开上面显示的数字图纸和三维立体图,对照现场作业面的进度,进行着最后的调整。

        为了确保机房设备管线安装的万无一失,徐尚琨带领团队从去年8月份开始制作所有机房安装的专线图纸,这些图纸不仅是平面的,还有立体的三维图纸,同时图纸上的各项安装参数全部可见,工人只需要找到指定位置安装指定零件即可。

        为保证工人的质量标准,徐尚琨还提前在现场制作了各类样板段,每个工人上岗前都需要进行样板培训,才能进入作业面,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让整个机电设备安装更加高效。

        “今年春节我们机电专业要留下大约300名工人,加班加点完成机电管线安装,而三维图纸和样板培训是保证我们春节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徐尚琨说。

        建筑的运行质量不仅是“心脏”和“主动脉”的是否健康,还需要水龙头、插头等末端的设备使用效果来验证,而这些末端的管线和设备便是整个建筑的“毛细血管”。

        对如此体量的工程,徐尚琨坦言要查到每一米的管线也很难做到,“我们在施工前就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给施工团队最佳的方案和作业要求,目前虽然许多‘毛细血管’还没有完成,但是通过我们的计算给出的安装标准将指导施工人员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确保按时交付。”徐尚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