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工程部经理李杰                   ■记者 董一鸣/摄

        如何形容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工程部,李杰觉得更像是一个大管家。“家里过日子要管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我们工程部要做好劳务、材料、设备、进度、质量、进度的全过程衔接无缝,用管家来形容我们的工作再合适不过了。”身为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工程部经理的李杰每天脑子里装满了工程的各种计划和安排。

        2018年12月,作为第一批进场的管理人员,李杰曾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国字号工程工作感到无比荣耀,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

        工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管线保护。原来项目所在大屯北路下方埋设了60多根信息传输、水电、热力等各类缆线用于维系整个奥林匹克园区的正常运转,而管线正好位于基坑中心区域,开挖的基坑达到13.5米深。“这些线缆在坑里便如同悬在半空中,而它们的功能极为重要,一秒钟都不能休息,同时施工中不能导改,需要得到‘特别保护’。”李杰说。

        针对实际情况,李杰同技术部门协商,最终在这线缆上架起一座长达200米的钢桥,这座桁架桥采用上下双层两用结构,下层托起所有管线并进行保护,上层可以供人员行走,这样既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线缆进行了架空保护,又为施工现场增添了可供建设者东西穿行的通道,优化了场地内的通行条件,地下结构完成后所有管线将回归地下原位实现了“0”扰动。

        地下结构施工中,李杰将现场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其中南区最大的亮点便是设置地铁出入口,让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不仅可以从地面正门进入,还可以从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直接进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地下一层。

        由于该站口集中了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的多项机电设备系统,项目团队需要在地铁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各类管线进行导改,确保通风空调、排污、配电、新风等多套机电系统随同新站口一起以“车站接入”的模式落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内,打造“会展中心里的地铁站”。李杰说:“导改如同为出入口建一个新家,但新家不能影响老家里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此项目部只能利用地铁夜间停运的6个小时,从开挖、装修新家到管线设备改移必须做到一套设备一夜之间完成搬家并能在第二天继续使用,确保了施工对地铁运行的零影响。”

        车辆怎么走?哪个区域工人紧张?什么工种将大批量进场?施工现场外的协调组织如何开展?李杰的工作既有工地内部的施工组织,也有对外的协调沟通。他总说:“工程部的人既要看得懂图纸,又要指挥得了工人。”

        去年新冠疫情影响了施工进度,对李杰而言更是重大打击。原来北区的施工队伍全部是湖北籍工人,春节前返乡后,疫情让这批工人整体无法抵京,相当于折损了1/3的劳务人员,这让李杰焦头烂额,为此李杰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施工计划,通过各种渠道调集工人的同时,将南区劳务队安排到北区进行钢网架施工。“虽然都是钢网架施工,但是南区、北区的工人不同,作业习惯和标准都不一样,每天上工后工程部的同志们就是在现场盯着,确保北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李杰说。

        主体结构施工时,李杰手中最多有3000多名工人分散在现场,同时大量的材料物资都要通过李杰的手中调运到作业面,仅用于结构支撑的盘口脚手架就有3万吨,这些脚手架首尾相连总长度达到了6000公里。

        如此多的材料和人员组织,李杰的忙碌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体量太大了,很多问题必须要现场解决,如果现场解决不了,当天下午的协调例会上也必须让问题明确解决方案和责任人,这样第二天监督整改才能让整个工程按部就班推进。”李杰说。

        如今,站在已经拔地而起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外,李杰早已没有了最初的紧张和茫然,经过这个工程的历练,李杰掌控超大工程组织协调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超级工程“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