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是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经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艺美术行业受到工业产品的强烈冲击,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不少关闭或转制,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传统工艺美术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区域协同发展,缓解工艺美术技能人才匮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工艺美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在工艺美术行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时候,学校中的工艺美术教育也被边缘化。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多年没有招收学徒工,40岁以下的中青年已经很少。据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调查统计,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但全行业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超过10%,工艺大师50岁以下寥寥无几。北京市花丝镶嵌大师袁长君表示:“全北京从事花丝的不到百人,80%是外地人,除了50-60岁的,30-50岁的几乎没有,人才严重短缺。”多位大师感叹已经招不到学徒。工美行业人才呈现老龄化态势,断层现象突出,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

        此外,工艺美术人才结构很不合理。许多高等艺术院校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内容大量减少,而注重开展装饰设计、现代手工艺等非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则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行业内缺少高水平的从业者和后继者。这样的趋势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优秀后备人才严重缺乏,许多优秀技艺大师找不到好徒弟。

        二、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工艺美术生产型企业困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北京市随后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20个产业门类中的产业大类的增量和存量提出了具体管理和限制措施。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一般制造业成为被疏解的重点领域。来自《京津冀发展报告(2019)》的信息显示,实施近五年,北京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300余家。制造业产值占比明显下降,由2014年的13.4%降至2018年的11.8%。

        工艺美术企业有一大部分是生产制造加工型企业,由于特殊的产业环节和工艺流程,受到禁止和限制。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一是土地供应紧张,物理空间有限,二是人工成本偏高,三是缺乏原料资源优势,这是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同时,为落实首都城市新功能定位要求,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向外转移,很多工艺美术传统技艺出现了设计在北京,一线技艺人员出走的局面。北京从事景泰蓝、金漆镶嵌、京绣等企业,均在河北设立了生产厂或代加工基地。

        工艺美术生产型企业如何适应首都新功能定位形势,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尝试。

        三、京冀合作开办实训基地是加强工艺美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

        在北京市对工艺美术生产企业严格限制的大背景下,进行区域协作、产业转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业转移,教育先行。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府主动与北京工美集团和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联系,想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当地的文化创意类人才的培养,营造文化氛围。经过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四方多次沟通协调,决定在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开办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范区,是“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北京和河北对接合作的重要地区。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位于曹妃甸新城,占地总面积19.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8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容纳17所职业院校,聚集20万人口。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五项原则,致力打造“中国匠谷、职教胜地、工匠摇篮”,创建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为骨干、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资源高度聚集区,走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智慧化道路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区。2017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唐山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并为其颁发了“战略合作单位”奖牌。

        在工艺美术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现实中,在北京工艺美术生产企业疏解的大背景下,北京工美集团所属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在曹妃甸开办实训基地,是落实“文化自信”、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同时也能有效加强对疏解产业所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此举得到了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国资委等各委办局和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曹妃甸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8年9月,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与曹妃甸职教城签订了具体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实训基地正式开始建设。2019年12月,经过一年多高标准的规划建设,终于建成了一个“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智能化”的工艺美术综合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面积为15000平方米,建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师生作品展厅、玉雕大师工作室及实训室、景泰蓝大师工作室及实训室、雕漆大师工作室及实训室、花丝镶嵌大师工作室及实训室、数字研发工作室、精雕实训室、金属工艺工作室、珠宝鉴定、珠宝营销实训室、会议室、计算机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

        师生作品展厅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环境简洁优雅,同时设置了人脸识别、智能语音讲解、智能灯控、电子显示屏等先进系统,参观体验极佳。现有30余件“国礼”长期展出,还有工艺美术大师精品20多件,学生作品40件。大师工作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也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现代化”的要求。雕漆设立智能髹饰工作室,配备了世界先进的窨房、烤房,室内保持恒温恒湿无尘,通过传感器监测温湿等数据传输到电脑。高标准的设备设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工艺精度。

        现在已有近30名大师、高级技师入驻曹妃甸实训基地。他们引进实际项目,包括“国礼”项目。在大师的带领下,100多名高年级学生与市场对接,深度参与项目的制作,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五、京冀协同培养工艺美术技能人才需要创新思路

        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很多理念和思路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制造阶段,与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的观念尚未系统形成。目前,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着一些企业生产加工环节外迁、部分掌握高级技艺的人才离开北京,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京冀工艺美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培养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曹妃甸实训基地将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

        (一)完善京冀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与机制创新

        坚持人才兴则行业兴的理念,会同相关部门一起,针对当前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可研究结合现行的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在高等工艺美术人才落户政策上适当进行倾斜;用好工艺美术保护资金,吸引保护工艺美术高级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和制作人才,使其在工艺美术创新融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领军作用;打通京冀两地工艺美术技能人才升学通道,实现学分互认,合作培养。

        (二)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与科技融合

        工艺美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已成定势,与市场发展需求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已是现实。因此,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要与市场紧密对接,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市场需求的技术能力、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师资队伍水平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工艺美术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的人才培养不能关起门来,走老路子,而要充分与3D打印、三维扫描、数控雕刻等高科技相融合,探索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同时,要将“工艺美术+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实现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当代转化。

        (三)进一步抓好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传播文化和传授技艺的“活态”传承行动,是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教育服务职能的有力拓展,也是吸引非遗人才、培养非遗人才的有效举措。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引导和支持政策,对北京市工艺美术从教育、生活、市场三个方面展开活态保护,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以开放的服务与教育,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和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激发全行业全社会学习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解决传承人的问题。

        (四)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加快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集聚各类工艺美术创意人才,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打造知名品牌。逐步完善有利于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各类工艺美术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曹妃甸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工美集团计划在当地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园”。区政府在实训基地附近规划了92亩土地,工美集团计划投资近4亿元,引进部分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工作室,建成一座充满工艺美术氛围的特色园区。与实训基地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最终建成“大国工匠基地”。

        在接下来的深化建设中,曹妃甸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将坚持京冀协同人才培养创新思路,全面打造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产学研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高效率、有特色、现代化”的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将作为“四类”人才培训基地,除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将主动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进课堂,参加和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培养、实训要求、设备标准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接。最终建成:全国工艺美术交流展示的平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窗口、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地,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