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燃气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上门检修                              记者 董一鸣/摄

        “丁XX:伤残,夫妻均为残障人士……”“陈XX:空巢老人,超80岁高龄,家中没有劳动力……”在北京燃气张家湾服务中心有这样一本台账,上面记录着辖区内17户村民的家庭和用气情况,这些家庭里包括残障人士、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困难人群,汇集成了《特殊人群用户台账》。作为记录者,张家湾服务中心把这一群体的困难写进“账本”,记在心上,通过实施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用气和生活难题。

        2017年,张家湾镇12个村完成煤改气工作。为方便辖区燃气服务,张家湾服务中心适时成立。在进行挨家挨户走访时,工作人员发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中有的是身患残障,说话无法沟通或者行走不便等;有的是空巢老人,已经年迈,生活都很难自理。他们筛选出最困难的17户,建立了最初的《特殊人群用户台账》。“我们希望通过台账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了解他们的用气习惯,提供主动、靠前的服务,让他们能安心、安全用气。”张家湾服务中心业务员韩超越谈起建立台账的初衷。

        2018年,服务中心走访独居老人陈郭氏,老人已80多岁高龄,常年卧床,女儿偶尔来探望。当天,邻居家闻到燃气味道,检查一番发现味道是老人家里飘出来的。当时老人灶上煮着粥,忘了关火,溢出来的汤熄灭了火,造成燃气泄漏。

        这次意外让服务中心格外忧心,必须织密困难群体的服务网。加密巡检、定期上门服务、电话问询……服务中心针对困难群体开展了一揽子帮扶举措。针对他们的用气需求,延伸出上门送气、更改管线等服务。“2019年7月,上门购气;2019年8月,安全巡检,无隐患;2019年10月,自供暖补贴第一次报数……”台账里每次只有短短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却记录了服务中心每一次及时帮扶。

        今年疫情期间,服务中心推出上门送气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在家就能买燃气。针对自采暖用户的补贴,服务中心一个供暖季分两次上门进行报数登记,算上市补贴和通州区新农村补贴每个供暖季能补贴500多立方米的燃气。

        对于张家湾镇枣林庄村村民张艳坤而言,自己好像多了几位亲人,不只是用气就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照顾。

        走进枣林庄村,胡同宽敞整洁。韩超越像活地图一样,熟练地拐了三道弯,来到了残障人士张艳坤家。“虽然没有门牌号,但是他家门口有棵香椿树,来得多了就记住了。”张艳坤的小院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的主屋上还加盖了阳光房,走进去,立刻感觉暖意融融。“多亏了他们,这燃气用的舒心,比烧煤强多了。”张艳坤夸耀道。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当时村里还没有通燃气,做饭靠煤气罐,取暖靠烧土暖气。对于因小儿麻痹留下腿疾的张艳坤而言,每次换罐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来回7公里的路程,即使开车也得20多分钟,还要从村口扛回自己家中。冬天也成为了独居的张艳坤最难熬的时刻。除了整天买煤运煤、天天清扫倒灰不说,还要忍受着长期烟熏火燎。“院子里堆着煤,一刮风下雨,全都是煤末子,土暖气也熏得墙面黑黢黢的。”

        2017年,枣林庄村进行了煤改气,张艳坤心想好日子终于要来了。他拆掉了土暖气,装上了壁挂炉,用上了燃气。然而,由于缺乏燃气使用经验,问题接踵而至,就连交燃气费也时常忘记,原本便民的燃气成了麻烦。不久,伴随着台账的建立,张艳坤成为了其中一员。从那时起,穿着蓝色制服的服务工作人员成为了张家常客。每次来,除了检查燃气管线、设备,还陪张艳坤聊聊天,询问下用气情况。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成了朋友。

        疫情期间,张艳坤家里抽油烟机坏了,当时好多商家都没法上门维修,无奈之下给服务中心打了电话。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选了一款合适的抽油烟机,并找人上门安装,解决了张艳坤的燃眉之急。

        隆冬的北京,室外温度已低至-5℃,阳光房里温度达到了22℃。客厅的一角,养了鱼,种了花,“这俩年,花鸟鱼虫都养齐全了。尤其是这鱼,现在屋里暖和,养得好着呢。”张艳坤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