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王佳庆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留念                                 ■企业/供图

        从基层质检员、工程部科员到办公室主任、项目书记、总工程师、物资部经理,如今已是中建二局三公司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的王佳庆干过建筑行业中绝大部分岗位工作,全方位历练让他成为深谙企业管理、熟悉精通各项业务的行家里手。

        2014年,王佳庆承担深业物流中心项目,他也成为公司承建超300米建筑第一人。这座位于深圳罗湖笋岗片区的超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塔楼最高318米。当时,公司没有一支成熟的300米以上超高层施工团队。一番斟酌后,公司领导任命30岁的王佳庆担任项目常务副经理,组建了一支由20多名年轻人为班底的全新团队,来啃下这块硬骨头。

        作为项目电梯运营的核心筒根基巨型底板,厚度达到7.8米,混凝土浇筑量8300立方米,3天内必须完成浇筑,需要850多台搅拌车不停浇筑。这是王佳庆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7.8米底板厚度,甚至超过了北京CBD528米的中信资本大厦底板厚度。为保证浇筑连续性,王佳庆制定了《核心筒基础层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车辆进场浇筑位置在哪里,浇筑完了怎么离场,泵管堵住了怎么办等等,都在方案中细化,并逐一交代给每位管理人员。3天连续浇筑过程中,王佳庆寸步不离浇筑现场,最终确保底板浇筑顺利完成。

        2016年12月30日,318米的深业物流中心项目封顶,并荣获钢结构金奖等多个全国大奖。此后,王佳庆陆续承接了220米的金利通金融中心和180米的中洲滨海商业中心,继续在“云端”筑梦。

        “优秀工程师要善于突破现有条件限制,发挥集体力量,创新思维,解决现场问题,才能做出高质量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出身的王佳庆深知什么叫群策群力。2015年1月1日,王佳庆创新工作室成立,意在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智慧。2014年入职的郭朋朋如今已成为全面掌控生产管理的专家,他的快速成长得益于王佳庆启迪式培养。

        深业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过程中,王佳庆带领团队全力攻克超高层核心筒爬模与铝模两种不同模板加固工法,但如何结合才能避免加固不牢、出现漏浆,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当时,还是新员工的郭朋朋在现场看到工人施工工序后向王佳庆建议,能否将木模板加固螺栓技术用在铝模板上,增强铝模板固定强度不足的问题,当时,王佳庆耐心听取这位新员工提出的工艺方案,随后同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采用了郭朋朋建议,并优化研究出《超高层核心筒爬模与铝模结合部位施工工法》,使不同模板结合部位混凝土外观质量显著提升。该成果也获得中国建筑QC成果一等奖。

        王佳庆善于用人、敢于用人,他说:“当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7岁,我的原则就是广开言路,在业务交流中实现自我提升,而不是搞一言堂。”工作室安全、质量、技术、管理4个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课题讨论会,结合项目实际提出优化方案和可行性研究,与其说是开会,不如说像是一群创业者的“头脑风暴”,只要被工作室最终采用,建议人会获得奖励,良性互动的氛围让工作室成员迅速提升了业务技能。

        在王佳庆带领下,以工作室为载体,团队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8项,9项施工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4项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累计创效近三千万元。工作室结合自身成果,在专利申请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其他项目进行了100余场培训,培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工作室共培养了1名省级劳模,2名市级劳模、1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工程师、4名项目技术总工及一大批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