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者参观文物商店等机构带来的藏品                           ■记者 马丹丹/摄

        逛上一回文物博览会,把自家收藏多年的传家宝拿出来给文物专家们鉴定一番,几乎已经成了赵大爷每年一次的例行活动。2020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11月25日在北京古玩城开幕,将持续至11月29日。赵大爷和几个收藏界的老朋友一起过来参观,“每年的博览会都有亮点,不仅能淘些好东西,还能学习些文物鉴定知识,我们算是期期不落。”赵大爷说。

        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展厅内的不少摊位前都排满了队伍。瓷器、玉器、书画等等,不少观众一进门就冲着自己感兴趣的摊位而去,还在念书的小程是位玉石爱好者,也是文物博览会的常客,“以前是家里人带着来,现在我是自己主动参加,每年的博览会总能学到一些收藏界的‘真东西’。”用小程的话说,文物博览会上,“东西真,料也足。”

        今年文物博览会汇聚北京、天津、辽宁、南京、河南、河北、湖南等地60余家参展商参展,其中包括22家国有文物商店、30余家古玩经销商和艺术品机构参展。展品种类也包罗万象,有瓷器、玉器、寿山石、佛造像、古董珠宝、古玩杂项等品类。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的展位前队伍拉起老长,几十位参观者颇有“翘首以待”的架势。据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一共带来了3000件藏品,其中包含瓷器、玉器、古玩杂项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品类。”该负责人表示,“宝贝”层次丰富,价格也比较亲民,体现出博览会惠民的特点,从千元到上万元都有。

        国有文物商店气氛火热,民间收藏也不差。今年参加文物博览会的古玩经销商中不乏品质优异的老店铺,古玩城经营十多年的代表老关便是其中一位,今年在展会现场办起了“百件官窑瓷器展”,其中不乏有珍贵的宫廷造物,让不少瓷器爱好者慕名而来。老关也在现场当起了老师,认真向大家讲解起每件瓷器的色彩、艺术特点、制作工艺、来历和作用,细致专业的讲解得到不少观众的称赞。

        今年,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北京收藏家协会在两个相邻展区分别选择了两家代表性藏家同台竞技。河南郑州汉石雕博物馆举办“汉风石韵——金石传拓”的公益展览,同时展出汉唐石刻拓本36件,实属难得。而北京收藏家协会推出的锡器藏家和瓷器藏家的展品体现了北京市民间收藏的真实力。

        展会上,备受观众期待的文物鉴定26日下午如约而至,同时,这也是历届文物博览会的保留项目。本届文物博览会开设三场免费鉴定专场,瓷器、玉器、书画、铜器、杂项五大门类7位业内专家坐镇“把脉”,为百姓现场“掌眼”。鉴定活动开始前半小时现场发号,每场活动限200人,每人限3件。

        在排队进行文物鉴定的人群里,不少是眼光老辣的民间收藏家,也有一些参加展会涨知识的“小白”,一位排队者告诉记者,能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文物爱好者参加一场文物盛会,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至于手里拿的到底是不是宝贝,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实际上,博览会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鉴定活动,让专家与收藏者进行良性互动,正面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收藏理念,引领大家理性投资。同时,也让民间收藏者认识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为“让文物活起来”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