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明完成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大型摆件制作                           ■企业/供图

    赵春明是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高级技师,金属工艺专家评委、高级评审员。

    他从事花丝镶嵌38年,先后从师于姚迎春,任世民等多位大师。并通过多年的潜心钻研,不仅精通花丝镶嵌、錾刻、打胎等手工技艺,而且在设计上有自己独到之处,所设计制作的参展作品获得了诸多金奖,时至今日仍带领学生在一线进行花丝镶嵌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作品《八宝莲花宝灯》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富贵花宝灯》荣获“国艺杯”最佳才艺金奖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委员会评为“中国工艺收藏品”,《富贵观音》荣获西博会金奖,《黄鹤楼》《盛世永年》《富贵花宝灯》《鹳雀楼》荣获“工美杯”金奖,《鹳雀楼》被认定为北京工艺美术珍品。

        国人对“春晚”这一节目耳熟能详,对“春碗”这一工艺美术品也不陌生,“春碗”出自谁人之手?

        自2017年北京电视台与北京工美集团联合推出第一款“春晚”衍生品“春碗”起,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赵春明已连续4年制作出4款风格迥异的“春碗”,备受大众青睐。

        近40年来,赵春明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精心制作国礼、民间工艺品、大型建筑摆件等,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理念、精美的传统技艺,成为中国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人。

        设定目标 矢志不移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堪为一绝”。这是人们对赵春明的评价。然而,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赵春明几十年用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特有的悟性,再加上日复一日的勤奋,不辞劳苦而得来的成果。

        15岁那年,尚处在少年时代的赵春明,一脚踏进北京花丝镶嵌厂的大门,接触到了花丝镶嵌这一传统技艺。“花丝镶嵌厂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是花丝镶嵌?连自己都不知道”。赵春明说,老师带着他参观了花丝镶嵌车间,他看到车间众多师傅们制作的精美工艺品,一下子被震撼了,从此自己就喜欢上了花丝镶嵌这门传统技艺。在启蒙阶段就立志干好这一行,把中国古老而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花丝镶嵌工艺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使这一行业后继有人,并作为自己今生今世的奋斗目标。

        1982年技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姚迎春班组,跟师傅学习花丝镶嵌技艺。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赵春明,感到知识的欠缺。白天跟师傅学手艺,自费报了一个文化补习班,晚上上课补充自己的文化知识。两年后,他又报考了北京工艺美术职工大学雕塑专业班深造。通过三年的“充电”,自己的文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毕业后,一位同学让他一起去干建筑装饰,然而,他没有同意,毅然回到花丝镶嵌厂工作。至此,赵春明完成了从技校到学徒,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全过程,真正踏上了花丝镶嵌的道路。

        2002年,由于公司体制改革,一大批职工要转岗,此时的赵春明一脸的迷茫,自己要到哪里去?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经过一番的思想斗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既然选择了花丝镶嵌这一行,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赵春明说,花丝镶嵌需要大批的资金做后盾,需要购买金、银等材料,需要租赁房屋场地,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在没有资金、没有活源的困难面前,赵春明没有退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表演项目,赵春明参加了张艺谋为舞台道具等进行装饰制作的竞标。“没想到真就中标了,做了一些演员的头饰。”借助这个契机,赵春明的电影道具制作一发而不可收。《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周润发、周杰伦穿戴的金盔金甲、佩剑,巩俐戴的头饰等金属装饰都出自于赵春明之手。后来,《红楼梦》、《夜宴》等影视剧中演员的头饰、首饰、金盔金甲也都交给了赵春明制作,深受演职人员及观众的喜爱,从此,制作影视道具的活儿应接不暇,赵春明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古建文化 美轮美奂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四大名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我要用贵重金属材料,制作出黄鹤楼大型摆件,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手工制作的完美结合”。赵春明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开始酝酿制作“黄鹤楼”,通过作品折射出这个古典建筑的现代美。

        决心一下,就必须无条件的去完成。为了把“黄鹤楼”制作得活灵活现,再现历史原貌,赵春明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实地考察黄鹤楼的真实面目。在参观黄鹤楼时,他详看每一个斗拱、栏杆,实地测量,绘画拍照,回来再与资料比对,设计图纸。他还向黄鹤楼研究专家学者请教,研究建筑的特性、所建年代的历史背景,得到了该建筑的第一手资料。

        回到北京后,赵春明心里一直在琢磨“黄鹤楼”摆件制作的思路。建筑要求横平竖直,而花丝极细,稍有不慎就会走样变形。但也是由于花丝的精细,所以用来表现建筑时更显贴切逼真,美轮美奂。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最终以54∶1的比例设计、制作,实用纯银近70公斤,这座“黄鹤楼”由几万根银丝组成,每一片瓦当、每一扇门窗都是花丝镂空制作、手工编织。“每根银丝直径超不过0.3毫米,焊接时哪怕有一点点偏差都会马上变形。”楼顶有青金宝顶,下有汉白玉石座,前面的龟、鹤也都由手工錾刻而成。如果把“黄鹤楼”里面的灯光点亮,更显得金碧辉煌。“这可是我亲手完成的第一个大型花丝建筑摆件”。赵春明说,在历时三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后,该作品参加了“杭州西湖博览会”,还获得2009年“工美杯”金奖,备受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目前,赵春明又完成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大型摆件的制作。下一步,他还要陆续完成岳阳楼、滕王阁这两大名楼摆件的制作,以实现他多年的梦想。

        文物复制 还原古风

        有人说,花丝镶嵌只是一门技艺而已。赵春明说:“这样理解不太准确,它是随着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新材料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既反映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见证和传承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几千年中华文明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作品折射出来。”

        花丝镶嵌这门源于春秋、盛于明清的传统工艺,是曾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宫廷技法。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的金翼善冠,所用金丝直径仅0.28毫米,冠身薄如轻纱,金龙生动威武,而它的馆藏复制品就是由赵春明带领团队亲手制作。“金翼善冠”由金丝编结而成,各部分由粗金丝连缀而成,外面用双股金丝编结成的辫形条带压缝,工艺高超,纹饰生动。“仅这一小件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金工艺的高超技艺,我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技艺尽可能留到现在。”赵春明说。

        赵春明先后为十三陵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杭州钱币博物馆、八达岭博物馆等,复制了金翼善冠、乌纱翼善冠、凤冠和金执壶等大量的文物,并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赵春明大师工作室现已成为十三陵文物复制单位。

        制作国礼 激活技艺

        赵春明受北京工美集团委托,先后参与完成了多件国礼制作任务。一段时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畅、款式陈旧、年轻工匠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花丝镶嵌工艺作坊的经营现状并不乐观,花丝镶嵌工艺一度濒临失传。加上很多旅游工艺品打着花丝镶嵌的名义,出产大量粗糙、劣质、假冒产品,破坏了传统花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印象。

        不过自从2014年北京工美集团制作的“繁花”花丝手包成为APEC国礼之后,花丝镶嵌又重回大众视线。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活动中,赵春明受北京工美集团委托,采用花丝镶嵌等技艺参与制作的国礼,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友好愿望,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这一古老而又时尚的传统工艺。

        工艺传承 千古流芳

        作为工美技校指导教师的赵春明,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接触包括花丝镶嵌在内的“燕京八绝”传统技艺,他的心里激动又欣慰。“要为行业传承,为企业传承,要用心去传承”,多年来,赵春明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定向接收一批弟子,目前已先后接收弟子40多人,形成了阶梯式传承模式。今后他还要多带一些弟子,确保花丝镶嵌工艺后继有人,一代代传下去。

        赵春明接收徒弟有三个严苛的标准,那就是要热爱工艺美术事业、有文化和艺术修养,还要有恒心,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不会成为工艺美术界的传人。

        “收了徒弟,就要对他们负责,要用心去传承,在传承上去发展。”赵春明说,带徒弟首先要培养他们文化内涵、思想境界、技术与艺术的同步提高。因为,工艺美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去创作,以表达自然与传统的内在美。任何一件工艺品,必须具备创意好、设计好、材质好、工艺好和稀缺性这5个条件,才能制作出完美的工艺品。

        赵春明所带的弟子大都是河南、河北、江西、内蒙古、西藏,以及东北三省的年轻人,这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在赵春明的指导下,提升了文化,学到了手艺,有一部分能独立完成1件工艺品的制作。2016年,他接收西藏的2名徒弟,其中1名考上了美术专科学校,另1名留在了他的工作团队,跟着赵春明继续学技艺。

        赵春明有一个愿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从事花丝镶嵌工作以来,有关花丝镶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所感所想,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出花丝镶嵌的理论文章,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