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念出“端午节”这三个字,嘴唇没有闭合的动作,这三个字仿佛本身就带有一股清香味,它不像“春节”是噼啪的爆竹味,也不像“中秋节”有股翻炒过的枣泥和五仁香味。“端午节”的香味也不属于雨后泥土和绿植混合的清香,也不属于海边奔腾的浪花味。“端午节、端午节……”心里默念时,忽然想起,原来是煮粽子时,厨房里迷蒙的蒸汽味,是蒸好的糯米透过湿润的艾叶,用筷子上下一夹迸发出的或咸或甜的馅料香气。

    一瞬间好像回到了儿时,坐在桌旁看着家中长辈忙碌的身影。女性长辈们早早地将糯米洗净,一颗颗白如碎玉般地浸泡在水中,待到糯米泡得饱饱得准备包粽子。她们灵巧的手指在泡软的芦苇叶间穿梭,随意一弯便将芦苇叶在手心围成漏斗样,用勺子擓起糯米将“漏斗”铺到一半,塞上蜜枣或者红枣,再用糯米埋住。接下来便是复杂的包叠,在她们的手里却像叠星星那么简单,再用彩色的线绕呀绕,蜜枣馅用红线,纯糯米的用白线,毕竟若是不做标记,外观高度相似的粽子丢进水里煮好后,想吃到自己心仪的口味的概率堪比在商场拆盲盒。此时男性长辈们则会从集市上赶回家,手里还攥着一把艾叶,他们的手心里还会因为攥的时间过长,有浓重的艾草香。用绳子缠绕艾叶根部挂在门上,以“驱邪避害”——虽然也只是为了防止夏天蚊子飞进屋里。我们踮起脚,鼻子努力去够艾叶,一股浓郁熏得直冲天灵盖,然后捏着鼻子四散跑开:“哇这么大味道,什么蚊子也不敢飞进来了。”

    夜晚的凉风习习,煮好的粽子香气扑鼻。撕开粽叶,撒上晶莹的白砂糖再咬一口,黏糯的口感再加上白砂糖“咯吱咯吱”的点睛之笔,就像跳跳糖掉进了麦芽糖火山,霎时味蕾“大爆发”。窗外的星空闪烁着微光,与屋内暖黄的灯光相映成趣,营造了一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凝聚在了这个小小的粽子里。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熟悉的童谣在耳边响起,思绪回到现在。我好像要闻不到端午节的味道了,它逐渐变成了手机日历上写着三天“休”的节日,泡涨的糯米消失了,翠绿的芦苇叶消失了,门上挂着的艾草叶也很难唾手可得。我们能吃到更多口味的粽子,咸蛋黄腊肉、玫瑰豆沙,甚至还能吃到螺蛳粉这般猎奇的口味,它们都被抽真空放进精美的包装袋里,还提醒我们:“开封了要及时放进冰箱里哦。”似乎晃眼间岁月就流失于指尖。端午节前两天,我忽然想去追寻记忆里端午节的味道,网购了糯米、无核的蜜枣还有一把大粽叶。

    我想,我也要学着小时候看着长辈们忙碌的样子,将粽叶叠成小漏斗样,装了糯米又装枣,将手中的材料三下五除二用绳捆起,丢进锅里煮。再买一把香香的艾草,不可贪多,怕我会和蚊子一起被熏晕。希望端午节的味道能够存进记忆里,多年后再次打开,又是满屋蒸腾的水蒸气和粽叶的清香,混着艾草侵略的香气,与过去的我招招手。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

(作者单位:北京地铁线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