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随着首艘LNG船在天津南港北京燃气LNG码头顺利靠泊并完成接卸,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接收站、一期储罐、天然气外输管线等建设工程相继进入调试,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成功投产,进入试运行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缓解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需压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及能源低碳化转型。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所在港区是位于天津港最南端的大港港区,该港区是距离首都最近的港区,北侧靠近大港港区10万吨级主航道。
9月15日,自澳大利亚格拉德斯通港启运的LNG船“伯里克利号”经过17天的海上航行缓缓驶入天津大港港区,历经4个多小时,顺利靠泊北京燃气LNG码头泊位。“伯里克利号”是专业的LNG船,船长290米、船宽46.4米、吃水11.2米,此次装载LNG16.3万立方米。
据北京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LNG卸载之前,接收站操作人员将岸侧卸料臂与船体一侧的连接法兰连接,随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卸料臂、管线和储罐进行预冷和填充。“船上的LNG温度为零下162摄氏度,管线从常温直接注入低温LNG,易发生变形或破坏,通常需要先慢慢降温,也叫预冷处理。”该负责人说。
为了缩短首船在码头停泊时长和减少预冷时LNG的消耗,接收站对LNG卸载管线提前采用低温氮气进行预冷,使温度达到零下120摄氏度。随后船上的工作人员操作喷淋泵,将低流量的LNG输送至卸料臂和管道进行预冷和填充,完成后进行储罐的预冷,经过约100小时,储罐预冷达到低温要求和液位后,即可将船上剩余的LNG通过多台卸货泵以每小时11000立方米的流速卸至储罐。
该负责人表示,“伯里克利号”离泊后,接收站相继进行了低压泵、高压泵、压缩机和气化器等设备设施的测试运行,并实现气态外输,外输的天然气将通过217公里的管道经天津、河北输送至北京的城南末站。
天津南港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薄膜技术建设的陆上大型LNG储罐的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装船泵国产化应用的项目,解决了国内大流量LNG低温泵关键技术问题。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应用”模式,开展数字孪生体建设及数字化场景应用,构建与物理空间相匹配的数字空间,将智能巡检、5G技术深度融入接收站运营之中,进而实现接收站生产运营的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和协同优化。
北京是全国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城市。近年来,北京燃气集团在北控集团整体战略布局下,积极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推进产业升级转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在天津、河北等地布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燃气动力。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按照“同期建设、分期投产”原则,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座年接卸能力为500万吨的LNG码头,最大可靠泊载运量为26.6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舶,以及4座LNG储罐、日气化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的接收站、气化设施和配套汽车装载设施、一条长217公里的天然气外输管线。三期建设完成后,应急储备天然气的能力达12亿立方米,将大大提高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为京津冀地区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