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了国际设计学术月之“东西问·筑未来”高峰学术论坛。

        据悉,本次学术论坛聚焦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以及在地性、社会影响力等课题,探索未来设计领域的无限可能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不再局限于设计与功能,而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科技的纽带。论坛希望以设计的力量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庄惟敏院士表示,面对国际形势的千变万化,中国一直积极倡导文化自信,并坚持与世界保持友好的往来与合作,特别是围绕建筑设计行业要秉持着开放的心态,致力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合作。

        PC&P创始合伙人Fred W. Clarke在论坛上阐述了再生再造的城市主义理念,提出要增强在建筑当中人的体验,特别是建筑功能要更加聚焦为人来服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任飞则提出,城市空间需要满足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可视性、可参与性、复合性等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关注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健康可持续等要求。

        Aedas主席﹑创始人及全球首席设计师Keith Griffiths纪达夫表示,建筑设计要为高密度城市打造宜人舒适且低碳可持续的城市枢纽,并通过城市更新、城市新中心型交通枢纽、海绵式互联互通办公楼、线上购物模式影响下的新式购物中心以及社区式商业街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项目案例,展示了未来建筑的方向。

        德国HENN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及设计总监Georg Pichler提出,在环境、建筑、人之间创建一种完整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在这3个要素之间实现平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全过程设计分院副院长李匡认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建筑与环境的理解都是一个广义、综合的概念,大致涵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建筑与技术环境的关系3个方面,要深层次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另据了解,本次“东西问·筑未来”高峰学术论坛为国际月的特色活动之一。国际月延续了清华院清华设计系列讲堂、走进外企等精品活动打造的学术平台,是清华院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