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和中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干部的管理权,将国企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要求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树立正向激励鲜明导向,推动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锐意创新,敢于担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把选贤任能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与时俱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大力培养选拔懂政治、懂业务的干部,特别是着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培养选拔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可以说,正是因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我们党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明确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出了一体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明显好转。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气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国有企业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持续发挥支柱作用,越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结合多年实践,我们认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改革任务愈发艰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才能确保企业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偏离、高质量发展不失速,其中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可以说,国有企业干部是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的核心因素,是把握战略方向、实施战略举措、加强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只有把握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因素”,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才有保障,定战略、抓经营、促改革、谋发展的各项举措才能有效落地。因此,持续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是国有企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原则、深化管党治党责任的内在需要,更是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

         二、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结构和梯次配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匹配程度需进一步提升。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的指示要求,着眼未来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谋划干部工作的前瞻性仍需提升,年轻干部后续选拔仍应提速。在现职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应充分预留出年轻人的上升空间,针对临近退休的干部退出实职转任专业技术岗的要求仍需从“鼓励”逐渐过渡为“刚性约束”。在人才项目培养机制方面,一定程度上还缺少对组织培养内容、方法、路径、节奏等要素的深入研究,导致培养质量跟不上干部成长需求。在人才专业结构方面,符合企业改革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各领域人才协同合作,取长补短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干部队伍整体的思想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干部队伍现状看,总体素质是好的,战斗力是强的,但思想工作作风方面仍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比如,有的干部不直面市场竞争,缺乏盈利意识,缺少大局意识,做事抱怨、等靠要,新官不理旧账等,说明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不断建强执政骨干队伍,更好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三是考核激励的效果和红利仍需进一步释放。当前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考核体系改革举措,已初步形成了业绩导向文化的成果,但改革的红利体现在业绩上还不明显,主要考虑几方面因素,如干部对考核制度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仍然存在;较真碰硬还不够,当“老好人”,考核兑现时搞平衡、大锅饭的情况仍然存在;干部激励手段单一,效果仍需进一步体现,各项考核的力度不足以让干部引起重视,“隔靴搔痒”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做细做实,必须科学把握德才辩证关系,把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思想入手,转变工作作风。要提高政治站位。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和业绩观。政是政治、是党的工作,是对业绩的根本政治保证;业是经营、是中心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主体。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无论是从事经济工作还是党务工作,都必须厘清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要对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作用认识到位,要对“把什么、管什么、保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要最大限度在企业经营中发挥党建的优势,体现党的领导作用。要加强市场观念。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核心工作就是给党和国家创造经济利益,就是党的方针、国家战略在经济领域的落实。履行好经济责任是国企应尽之义。在经济工作中国有企业干部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企业良性发展。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第一职责就是为党在经济领域创造业绩,所以必须有市场观念,具有成本、盈利意识。对待企业发展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兼具“规模”与“效益”。企业要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高速发展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进行自我革命。要强化担当精神。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对于国企干部管理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健全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监督体系,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在张弛有度中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动能活力。要培养忧患意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一方面应加强教育培训,通过与高校联合教学,不断健全优化干部培训工作体系,提升培训实效。在学真本事中长见识,在跨单位交流中促协同,在专题研讨中凝共识。另一方面应坚持过紧日子。将主要资源投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用有限资源解决最迫切的事,不仅是花钱方式的改变,更是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是干部工作开展需要统筹抓好育选管用工作。在干部选任方面要体现干部担当作为,能上能下。能上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务职级对应的灵活性优势,将干事担事的基层一线干部、优秀专业人才纳入“关键少数”管理范围,扩大中层干部“增量”。能下要体现在:临近退休的中层干部主动退出实职,要在专项工作中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创造价值;干部岗位调整要坚持“岗变薪变”,按市场化原则执行;注意区分具体情况,结合干部表现,给予准确认定,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在干部培养方面要体现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相结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在强化理论素养基础上,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特别是加大现职干部交流力度。通过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能文能武的多面手,同时防止腐败滋生。在干部管理方面要体现价值创造为本,薪酬能高能低。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变”的大趋势是切实存在的,这就要求国企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思维,积极拥抱新理念。深化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是“变”,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是“变”,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变”,“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系列改革是“变”,变的是改变“高水平大锅饭”的体制机制,真正以价值创造为本,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干部使用方面要体现事业后继有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蓄好源头活水,发挥好干部人才库作用与助理职位的学习作用,创新机制推动干部跨单位间轮岗。要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引好育好各专业领军人才,形成“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人才矩阵。旗帜鲜明地鼓励科研人员走科学家路线、工程师路线,坚决摒弃“科技官僚主义”,以专家为荣、树专家权威,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