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区域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的同时,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其中,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持续加强项目对接,截至9月底,2022年已签约37个合作项目,意向投资额280.66亿元。

        2022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持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29926.3亿元、11896.1亿元和305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0.8%、1.0%和3.7%。与上半年相比,分别提高0.1个、0.6个和0.3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加快,重点区域发挥带动作用。前三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0%,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城市副中心全力推动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天津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滨海新区增长2.6%;河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雄安新区、廊坊临空经济区增速均超20%,合计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万亿元。其中,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9.5亿元,下降4.5%,三季度止跌回升,增长1.1%。三地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前三季度,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8597元、38935元和22783元,同比分别增长3.7%、3.6%和5.3%。

        紧抓“牛鼻子”,下好一盘棋,京津冀三地聚焦区域联动,协同发展步伐坚实,产业协同持续推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063个,2014年以来累计转入4.4万个,其中近8成为北京转入,廊坊、石家庄、保定和唐山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合计占比达53.7%。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雄安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前三季度,天津实际利用内资中,来自京、冀的投资额1492.6亿元,同比增长29.7%,占比超5成,比上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持续加强项目对接,截至9月底,2022年已签约37个合作项目,意向投资额280.66亿元,其中,近8成为产业类项目。2019年以来的签约项目已落地实施近百个,落地率近80%。

        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截至8月底,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万公里。其中,高铁2369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总规模4台10线的宝坻枢纽站建成。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