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使用智慧工地系统了解工地运行信息                           ■通讯员 樊乐/摄

        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才能打开电箱接电、“云端培训”刷脸甄别听讲是否认真、塔吊顶端安装CT扫描设备确保缆绳运行安全……在北京建工集团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现场,一套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项目施工安全信息化管控体系平台日前全面落地施工现场。

        目前,该项目北侧停车楼分为十二个流水段有序推进,正在稳步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今年内计划完成北侧停车楼及南部换乘厅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现场场地条件复杂,风险隐患场景密集,基于此,建工集团将这一项目定位为安全生产智慧化工地试点项目,诸多科技手段叠加让项目更加安全和智慧。

        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已于2021年9月1日施行。作为建工集团项目管理平台的模块之一,安全信息化平台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平台系统包含集团、公司、项目3个层面,每个层面根据实际需求的授权各不相同,如集团层面注重数据服务企业安全决策,公司层面则关注检查有据可依精准施策,项目层面更加注重现场安全管理的智慧化和便利性。这种多层协作方式,为企业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刷脸进门、塔吊防碰撞、基坑监测等“通货”技术手段覆盖施工作业面和每一名工人,北京建工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枢纽分部经理马晓晖说:“工程现场的管理行为标准化和操作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所有的智慧手段都是为实现最有效安全生产服务的。”

        除了“通货”外,这个项目还有着诸多亮点。其中近百个配电箱全部采用“扫码”方式开门,而配电箱的二维码开锁只授权给电工,电工在扫码接受交底后方可开锁接电,并使用小程序将该配电箱检查情况上传云端,管理人员可通过扫码巡检和云平台数据对电工进行监督。“除了配电箱外,我们现场许多大型设备的开门功能也使用了同样的二维码模式,不再用钥匙,而是点对点授权专业人员,实现了项目重大风险环节的安全可控。”马晓晖介绍。

        该项目在塔吊安全防护上也是“科技范儿”十足。由于现场吊装作业量大,对钢丝绳的磨损也比较大,但对钢丝绳的安全检查需要人员到塔吊顶部进行操作,工作的危险性高、难度大。为此,项目部在吊塔上安装了一个“凹形”的钢丝绳损伤监测设备,这种设备如同医院的CT扫描仪,只要塔吊在施工,扫描设备就可以对钢丝绳的各种损伤、应力损失、剩余载荷等情况时时更新,为塔吊安全作业加上一道保险。

        来到基坑边,布设一圈的临边智能防护系统也是24小时不停歇“值守”。马晓晖说:“当有违规人员翻越、拆除防护栏杆时,监测设备会现场声音报警提示同时并警示信息上传至智能安全管理部,值班人员及时通过视频监控、语音播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

        安全硬性投入的同时,软性安全意识更为重要。该项目部搭载信息数字化培训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建立的云学院涵盖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库、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库、应急知识库、安全风险及措施库、安全检查标准库等10余种专业知识。“‘云学院’将安全施工领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全部汇总到上面,同时系统还可以在线上学习或测试过程中,摄像头将随机捕捉刷脸,有效防止‘假学’。在这里只有通过考核的工人才能走进施工现场开始作业。”马晓晖说。

        “云学院”的设立构建起了实时动态监管、过程有迹可循、档案规范标准,实现“一人一档”的安全培训体系,通过智慧创新手段,将安全教育学习触角覆盖到每一个作业人员,构建起施工生产人员安全认知,实现安全教育全方位覆盖。

        建工集团负责人表示,以交通枢纽项目为试点,企业将总结经验成果,坚持围绕安全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的目标,着力打造符合建工集团特点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平台和安全“大数据”管理模式,在企业更多项目上持续推广,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智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