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文(中)带头投入蜜蜂养殖                                         ■企业/供图

        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村村口不远处,百余箱蜂箱沿着小山坡依次排开,成群的小蜜蜂扇动着翅膀,正在酝酿一份甜蜜的事业。再过一个月,这里将迎来第一个丰收季,预计产蜜可以达到3000公斤左右,能为村里带来收益10万元左右。

        这份甜蜜跟一个人有很大关系,他就是京能集团昊华能源派驻黄安村“第一书记”王恒文。这片蜂场寄托着王恒文和派驻单位京能集团对黄安村经济增收的希望。

        这个位于京西的小村落,人口只有130多人,是典型的“候鸟村”,村里年轻人很多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独守家中。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王恒文的目标。

        去年12月初到黄安村,王恒文便开始走访村民,了解村里情况,试图寻求致富良方。对于发展,王恒文有一套系统的考量,他说:“乡村振兴还要靠产业。可这里是生态涵养区,我们既要产业发展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任何有破坏行为都不行,坚持绿色环保理念。”

        通过走访,王恒文了解到村里有养殖蜂蜜的历史,所产的荆条蜜质优味美、营养丰富,但当时苦于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这个情况给了王恒文启发。

        黄安村紧邻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达到800米,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非常好。山上良好的天然植被里分布着大面积纯天然山荆花,花期长,这些对于蜜蜂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养蜂投入少,见效快,对劳动力要求低,对于黄安村来说再合适不过。在充分请教蜂学专家后,王恒文下定决心,将重振村里的养蜂业作为振兴第一步。

        今年4月,京能集团为黄安村捐赠4.4万元资金,用于村集体发展养蜂产业,该项目也成为2022年清水镇村企结对帮扶中第一个启动的项目。距离村口50米的一片小山坡成为了村里的蜜蜂养殖基地,3名村民成为了首批养蜂人。

        一直从事企业管理的王恒文带头投入蜜蜂养殖中,第一天就遭遇了“下马威”,被蜜蜂蛰成了“熊猫眼”,当时就落荒而逃。可没走几步,王恒文又回来了。“我要是这么跑了,村里百姓谁还想养。”王恒文说,“只要老百姓能增收,被蛰几下不算什么。”之后的时间里,王恒文每天都要去蜂场转转,被蛰已经是常态了,把刺拔了,擦点儿药,接着与蜜蜂“相爱相杀”。看着“第一书记”这么起劲,村里百姓也都动了心,竞相来打听,小山坡成了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工作之余,王恒文开始钻研起了蜜蜂,还专门找来《实用蜜蜂养殖技术》的书籍,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说:“蜜蜂养殖我是门外汉,如果不钻进去,做不好。这对于村民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平时开车路过别的蜂场,王恒文也会跟别人聊几句,请教下技术。几个月下来,这位曾经被蜇满头包的第一书记成为了村里的养蜂能手,从蜂苗的采购到养蜂箱的修缮再到蜂群的日常管理,他都亲力亲为,聊起蜜蜂,可谓滔滔不绝。

        随着山荆花花期来临,黄安村的蜜蜂已经开始零星出蜜了,预计7月中旬将进入产蜜高峰期,得益于山里花期长,一年可以至少收两茬蜜。如何打开蜂蜜销路,派驻单位京能集团再次伸出援手,将通过消费扶贫的形式收购首批蜂蜜,免除村里后顾之忧。

        “感谢京能集团对黄安村的帮扶,让村委会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还带动了3名村民就业,更感谢公司派驻了这么负责的‘第一书记’,帮助我们村更好地发展。”黄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兴激动地说。

        这只是第一步。对于黄安村的养蜂事业,王恒文有一条很清晰的规划,5年内预计将达到200箱左右,计划产量6000公斤,年度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京能集团也将提供长效帮扶,助力黄安村以“甜蜜产业”为依托,进一步拓宽经营业态,形成品牌效应,争取让黄安村的蜂蜜走出大山,让更多人喝上绿色、无污染的蜂蜜。

        “现在我们村的蜜蜂产业已经逐渐起来了,但是我们还不能满足,我们还要往规模化发展,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渠道。”王恒文对黄安村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