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重大决策部署,打造更加贴合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的金融服务体系,近日,北京农商银行通州分行正式更名为“城市副中心分行”。此次更名是北京农商银行有效对接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城市副中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城市副中心分行现建有35家物理网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122万个人客户、1.8万对公客户和474个行政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是通州区物理网点最多且唯一一家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银行机构。

        作为扎根通州70年的金融机构,从北京市通州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至今,该分行陪伴和见证了城市副中心的深刻发展和快速跃迁。70年来,始终不改服务区域大局、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市民百姓初心,全面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主流经济,立足服务“五子”联动,助力“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普惠小微、民生工程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了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

        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开创服务首都重大战略落地新局面。该分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紧盯重点领域,聚集优势资源,打造“区域主力银行”专属服务品牌,累计为城市建设、教育配套、电力交通、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领域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提供贷款超100亿元。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激励考核措施,着力增总量、拓首贷、强服务、降成本,为企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分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8亿元,信贷支持辐射200余户小微企业。加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力度,将金融“活水”引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扶持企业发展壮大,部分客户成功纳入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行列。

        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助力首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提升。该分行勇担服务“三农”使命,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提升农村集体组织资金收益水平为抓手,积极支持辖内农工商企业发展,把区域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大力支持农业和农业经营主体抗击疫情影响恢复经营发展,为包括2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5个市级示范合作社在内的近40家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7亿元。与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建立合作,搭建服务渠道,提供优惠利率,累计向会员合作单位放款2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协会会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拓展银政合作,与通州区农业农村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数字农业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涉农教育培训等领域金融支持,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围绕履行社会责任,打通特色鲜明基础金融服务新渠道。该分行强化服务环境建设和运营保障,加大智能设备普及应用,在通州区设置乡村便利店、社区便利店204家,覆盖15个乡镇街道、204个行政村(社区),通过乡村便利店和社区便利店,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小额取款、转账汇款、购气购电、电话缴费等基础生活服务,受益百姓30余万人,有效解决了通州区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增强金融科技力量,结合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拓展迁移,重点打造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等新城核心区金融服务商圈,织密金融服务网络,促进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围绕做优民生金融,塑造市民百姓暖心金融服务新标杆。该分行代理发放农村地区无保障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民政部门各项低保金、抚恤金等30余项民生保障及政策性资金,惠及城乡居民40余万人,每年发放金额超过15亿元。同时,作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代理银行,为通州区60岁以上人群发放养老助残卡33万余张。在城市副中心医疗系统更新进程中,大力支持银医通改造,支持通州区卫健委下属17家卫生院进行软硬件改造,完成50余台机具布放工作,依托银行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行网点、医院自助设备等渠道,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条件。

        未来,城市副中心分行将以更名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深化金融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区域融合发展,稳发展、创特色、强服务,为城市副中心打造和谐宜居之城提供源源不断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