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成员研讨平台技术应用效果                                        ■企业/供图

        起步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技术攻关,北京建工建研院结构健康监测工作室先后完成了国家体育馆、老山自行车馆等多个监测项目。工作室成立以来获批北京自然基金1项,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因奥运而兴,该工作室将企业监测领域从传统的大跨空间结构向着全领域结构健康监测、安全专项工程监控、施工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扩展,完成了如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金风45米混凝土塔架、青岛北客站站房、西藏布达拉宫等多个监测项目。

        2017年北京建研院以结构健康监测部为依托成立了结构健康监测工作室,将信息工程、BIM、云计算、云平台等纳入到监测体系内,为业主提供一套全自动、全方位、全时段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先后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腾讯北京总部大楼等智能云监测系统服务,并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义乌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人工智能引入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中,用以弥补现有监测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不足。

        该工作室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结构安全评估、损伤识别与诊断、监测数据分析等,并逐步发展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测与预警服务,使监测评估结构更加直观、可视化,为复杂结构提供全过程安全监控评估系统服务。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苏州奥林匹克体育场、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徐州东站高铁站、郑州南站高铁站等10余个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中。

        在结构健康监测研发的基础上,该工作室着眼建工集团建安施工需求,开发施工安全监测平台,并被鉴定专家评价为国际先进,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定量把控和实时报警,成功应用于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通州大剧院等多个项目。2018年至今新签合同额近3000万元,平均利润率40%以上,该技术被评为2020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工作室获批北京自然基金1项,北京建工集团课题1项,建研院青年基金课题3项;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文章1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

        经过3年的时间,该工作室从创立伊始的4人发展至超过10人的团队;从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到具有清晰岗位职责的组织架构;从技术领域初学者过渡到相关领域专家,工作室带头人入选铁路总公司站房监测专家、中核结构勘察设计与信息化专家等,工作室3年内晋级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

        近年来,该工作室远景瞄准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服务和结构技术咨询内容,以预应力技术、大跨钢结构和施工安全专项为落脚点,实现技术研发和落地的顺利完成。实现了产值的突破,验证了新技术的有效性,磨合了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为远景目标提供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