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在福田康明斯重型发动机工厂装配区内进行相关操作                    ■企业/供图

        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有一名小伙子,虽然只有28岁,却已是重型发动机制造部返修班组班长,他的名字叫刘学。在他身上洋溢着新时期产业工人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扎根生产制造一线8年,善学善用,勇于担当,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团队管理,取得众多优异成绩。

        近几年,刘学先后荣获北汽福田汽车集团劳动模范、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带领班组成员,先后3次荣获北京市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会一等奖,被评为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信得过班组”,2021年,刘学创新工作室荣获北京市汽车发动机研发与制造“市级创新工作室”;今年,刘学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勤学苦练    初入职场的“好学生”

        受公司环境和部门文化的熏陶,刚进入工厂刘学就养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对于一个刚进入职场的“小白”,听到或看到“OEE\IPTV3\BIS\KPI\CT……”这些专业术语时特别迷惑,于是,刘学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学起,他总结了这些词汇,并把这些词汇打印出来或者记录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在用餐、间休、睡觉时等碎片时间,他便见缝插针恶补专业英语。在记忆模糊和需要加深时,随时查看,就这样,利用1周的时间,他便学习背诵了100个单词, 为今后的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挤”时间多学习,每天坚持拿出至少2个小时学习发动机实操、岗位技能操作指南等专业知识。在发动机装配方面的学习,他也从不松懈。漆黑的夜晚,在发动机翻转台前经常会有一盏照亮前行的灯,那是刘学在满头大汗地忙碌着,他一边干一边对照标准作业,滴油、擦拭、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次时间有点慢,已经22分钟了,必须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我要再练习一遍。”就这样日复一日,满脑子的装配过程,每一个装配动作、要领、力矩等形成深刻的肌肉记忆。首次参加福田汽车发动机装调技能竞赛,刘学就获得三等奖,在工作之余,连续4年,他考取了4个技能证书,最终成为一名汽车维修技师。

         团队赋能    注重实效的“好班长”

        在疫情和高产的挑战下,为了提高装配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福康重型发动机制造部一只柔性好、素质高、执行强的队伍——潮汐班组应声而立,刘学成为这个班组的班长。面对机型的不断变化、人员的短缺、设备故障等问题,需要将JPH32快速提升至JPH36,在这座大山面前,刘学没有退缩,而是去探索好的方法。

        “班组只有15人,每个班组支援1到2人,这样先试一试。”刘学在部门的生产会上讲到。“这样不行,我们A4班组缺人了,效率下来了。”其它班长反馈这样方法不行。那就迅速转变方法:“各班组统计下临时、特殊机型工位,由潮汐班组来支援这些工位。”刘学回应。“这样时间上有冲突,支援及时性很差。”那就再去换方法探索,建立出勤识别群、统计135个工位的CT,对机型排序预估时间和限制、临时、特殊工位统计。

        经过多方探讨,最终形成了一个数据网,在刘学的带领下,班组又将这些数据进行关联、融合,形成了潮汐班组的工作指南。某个工位几点钟需要几个人,近在眼前、了如指掌,能够清晰的对当日工作高效的安排。“哪儿有需要就去哪儿、哪儿有困难就要去哪儿、哪儿有问题就要去哪儿。”他把班组成员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保证班组可以在只有15人的情况下,补充30人的空缺。在占地6万平米的工厂里,他平均每天要走2万多步穿梭在各条生产线边。“一周内,JPH32快速提升至JPH36,那么我们工厂每天就可以多生产将近40台发动机。”看着白板上数不清的方案,电脑里上千条的统计数据,刘学欣然地笑了笑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结果好才是硬道理。”

        刘学不仅是一名一线班组长,还兼职6种业务重要角色。他利用间休时间与员工们谈心、交心、拉家常,全方位关心同事,成为一线小年轻们的“知心班长”。

         聚焦价值    勇于创新的“领头羊”

        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刘学也是一名勇于创新的“领头羊”。他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解决单位突出困惑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动机铭牌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记录着发动机的信息,但是在制造现场,由于产品的变更,导致了发动机铭牌在粘贴时存在贴不正问题,粘贴不合格率达到12%,影响客户使用。作为班组长的他心急如焚,通过调动资源刘学立即成立挑战者问题解决小组,他带领小组结合产品设计、工艺布局、质量标准等反复的推理实验,现时现地现物的分析问题原因,查阅30多种书籍资料和借鉴近20种工具工装,在短短的十天内,设计了一套“激光十字定位”的工具工装,形成了一套红外线的定位系统,专门用于发动机铭牌的张贴,使操作有了统一的标准,使其合格率达到100%,全年为公司节省20万余元。

        2020年10月,刘学带领“驭梦QC小组”以《一种新型发动机风扇护圈安装工装的研制》为课题,获得北京市质量协会第77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一等奖,这是他带队获得的第3个北京市一等奖。他前后大概做了500验算,在经过4个方案、18项改进点,近100个日日夜夜的实践后,最终确认了工装方案,实现了对发动机风扇护圈差值的精确控制,项目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是他带队获得的第3个北京市的一等奖。刘学至今已带队3次获北京市质量协会成果交流会一等奖,完成优秀改善文章及项目15个,提交国家专利4项,项目成果显著,每年共计为公司节省成本近80万元,并获得相应的专利、创新、优秀质量改进项目等奖项。

        “刻苦钻研、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是同事们赋予刘学的“标签”。在工作中,刘学充实自己,浇灌他人,一展传承风采。至今,完成师带徒15名,培养班组多能工50余名,并向公司内培养输出人才11名,培养了一批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学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踊跃参与疫情防控,疫情初期,12个小时内成立公司员工居住地管理办法、区域联防组织机构和成立应急小组等,24小时全天人员监控,管理人数355人,辖区员工测量体温、口罩配送600余次,统计流动人员达到了5000余人,领餐、发餐服务于累计近3万人次,为公司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能有今天的成绩,刘学说:“我没有什么捷径,我只知道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