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及家属在冬奥村开放日活动上合影留念                         ■记者 董一鸣/摄

        春日的北京早上还略带一丝寒意,而冬奥村却是一派热闹喧嚣的场景……

        “我们北京冬奥村在赛会期间为40多个国家、地区和奥委会的近170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24小时保障服务。今天,我代表业主方衷心感谢大家对建设者的支持,希望大家在这里过得愉快。”4月17日上午十点,作为“迎宾使者”的北投集团冬奥村项目部项目经理屈晨深怀感激地对建设者家属们说。

        当天,来自北京城建集团百余名建设者的家属走进北京冬奥村内,亲身感受自己家人奋斗了五年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文玉是北京城建集团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一标段经理张学生的妻子。走进冬奥村,她难掩内心的激动。“从项目开始建设到现在五年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吃住在工地,原来对他的这个工作也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今天我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和环境都是出自他们的团队,我更理解他的辛苦了。”王文玉说。

        对张学生而言,自己非常感谢妻子这么多年的付出。他说:“家里我基本顾不上,全都是我媳妇操持,每次孩子学校开家长会,都是他妈妈陪着去,要是没有家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张学生说。

        而让张学生最自豪的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认可。一次家长会上,老师问孩子:“每次都是你妈妈来,你爸爸怎么老不来啊?”听完这句话,儿子总会自豪地说:“我爸爸比较忙,他是一名冬奥建设者。”

        北京城建集团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一标段总工程师赵中军也带着女儿来到现场。身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赵中军指着冬奥村玫瑰金和灰白色的外立面给女儿讲着当时的故事。由于项目要打造高品质住宅,建设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近乎到了苛刻的要求,“当时为了外立面的颜色,我们从选基础色号,到制作小样都要反复多次,但始终都不理想。最后,我们和厂家对色号进行了大胆调整,选择了两个色号之间的调配色,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外立面效果。”赵中军自豪地说。

        整个参观活动中,9岁的赵灵犀总是围着赵中军问这问那,“我爸爸平时也很少回家,特别是有一段时间,一周都见不到他一次,不过我知道他是在建设冬奥项目,我感到很骄傲。”赵灵犀说。

        来到为运动员提供居住的媒体村一间房子内,家属们被眼前的环境吸引。从客厅、卧室、卫生间,建设者的家人频频用手仔细抚摸着房间内的设施,当听到媒体村全部使用钢结构施工,同时采用了全新的安装形式,经过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时,很多家属都竖起大拇指。

        在屈晨看来,邀请建设者家属参观只是冬奥村开启转型的序幕。他介绍说,随着冬奥时间的结束,北京冬奥村内设置的运行区、居住区、广场区三个功能区域将开启转换模式,其中居住区将作为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公寓投入使用;而运行区原为利用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冬奥和冬残奥服务区,赛后将由专业的运营团队围绕体育休闲产业打造专属功能区;广场区的地下空间设有大量商业空间,也将在赛后启动改造升级成为服务周边居民生活的重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