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电力服务保障冬奥村住宿区人员与冬奥冠军谷爱凌合影                  ■企业/供图

        冬奥会闭环保障开始以来,志愿者吴春英工作闲暇时总会打开手机,记录下她和同事服务冬奥的一个个瞬间。40多天的时间里,吴春英已拍摄了上百条短视频。这些视频少有轰轰烈烈,更多是平凡的时刻,经过吴春英的剪辑,成为了她和团队独家的冬奥记忆。

        从去年10月开始,吴春英就从京能电力燃料公司借调到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开展住宿服务保障工作。作为在疫情期间下沉社区的党员,她对志愿服务已算熟悉,可是刚到奥组委就接到一个不小的挑战:负责住宿物资审计并开展培训。这对平时从事法律、法务的她来说还是不小压力,因为这和以前从事的工作有很大不同,很多工作都是从头开始摸索。

        吴春英迅速收集整合各类物资信息,最终很快从“零”到“一”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项任务,接下来又负责组织冬奥村住宿领域电视机采购、安装;冬奥村洗衣中心水电改造以及设备采购和安装;赛时住宿物资和服务审计方案的制定……有一段时间,吴春英每天都要到冬奥村施工现场盯进度。“天天和水电打交道,自己家装修都没那么上心过。”吴春英自我调侃的同时却丝毫不敢松懈。“看上去很琐碎,可做好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为冬奥助力,我要做好服务。”

        随着开村日子临近,吴春英拿出手机开始记录“村里”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冬奥志愿者服务强度大、闭环周期长、疫情防控风险高,尤其是她所在的住宿团队负责冬奥参赛运动员和官员的入住事宜,需要面对面为运动员服务。这些都深深触动了吴春英,也成为了她影像记录的初衷。

        吴春英第一个作品《致敬勇士》拍摄于2021年1月12日,是住宿团队开始闭环保障的日子。“我们是第一支闭环保障的团队。团队里很多年轻人有些不知所措甚至紧张,我希望用视频的方式给他们打气。”

        视频里,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严阵以待;开会、搬运物资,穿梭来往……虽然每个人都忙得像陀螺,但现场依然井然有序。忙碌的同时,大家还不忘互相鼓励打气,“加油”的声音频频响起,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临战前的踌躇满志。

        1月23日的视频记录了繁忙的一天。彼时已临近开村,在冬奥村注册中心,住宿服务团队做着开村前的最后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各国代表团分配房间,发放钥匙,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工作,被吴春英看在眼里,记录在镜头中。“他们很多人当天晚上11点才吃上一口饭,真的很不容易。”吴春英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

        为了真实记录工作人员的日常,吴春英可下了不少功夫。她下载了剪辑软件,从零开始自学。从最开始用模版,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接驳的大巴车上,甚至走在路上,都能看到吴春英埋头剪视频的身影。

        加上本职工作,吴春英每天都排得特别满,基本上得到凌晨才能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当时忙起来就感觉特别充实,不会觉得累,也根本不会想家。”

        可一向自诩坚强的吴春英在除夕的那天还是哭了。当天晚上,正在组织大家搜集视频的她接到了孩子的视频电话,听到孩子一声奶声奶气的“妈妈”,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这是我闭环以来第一次哭,当时还是挺想家的。”不止是吴春英,当天很多工作人员看着视频中的丈夫、妻子、孩子“云拜年”,都落了泪。怀着对家庭的思念,团队成员一起包了饺子,看了晚会,在岗位上迎来了新的一年。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春英走遍了住宿服务不同领域,采访和搜集了很多影像素材,分门别类整理成辑。“看着大家夜以继日地为冬奥会尽心竭力地付出,我很受触动,想用我的方式给大家留下点什么。”

        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吴春英所在的住宿区一线服务人员和志愿者为瑞典队召开送行派对,还有幸与奥运冠军谷爱凌同框合影。看着赛场上的英雄出现在眼前,吴春英至今还是觉得很激动。

        如今,冬残奥会还在继续,吴春英的记录也在继续,一则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作为“窗口”,让外界更加了解这场盛会;二则也希望自己的记录能为这次奥运会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