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标段工人正在进行顶板养护                                       ■记者 董一鸣/摄

        创新逆作法施工、提升管桩精度、升级防水材料……由北京建工集团所属市政路桥市政集团牵头施工的副中心交通枢纽04标段,作为整个项目最后进场开工的标段,由于施工位置涉及跨东六环路交通导改关键节点——杨坨一街,为保障交通导改工程按期完成,确保交通枢纽工程正常施工,项目部多措并举,加大人员、机械投入,提前1个月完成逆作区施工。1月20日,杨坨一街正式通车。

逆作法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桩基支撑:341根抗拔桩、33根临时格构柱桩、98根逆做桩及钢管柱的浇筑,6幅地连墙的砌筑;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6800立方米、绑扎钢筋1350吨、顶板防水6200平方米、回填土方26000立方米……”翻开施工台账,为全力保障杨坨一街如期通车,项目部仅用5个月就完成过去半年的施工量。

        市政集团副中心交通枢纽项目04标段史永杰告诉记者,采用全明挖施工,不能工程整体开工,因此杨坨一街导改路的形成是施工的重要部位,本次采用的盖挖逆作法施工为杨坨一街导改创造了关键条件。

        虽然逆作法施工,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由此给项目部也带来技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以及需要克服场地狭小等一系列难题。据项目施工人员介绍,在04标段02B基坑盖挖逆作区施工时,我们首先分别对02B基坑盖挖逆作区的施工图纸、施工工序进行了修改,将杨坨一街下方区域作为优先施工部位,并进行了施工区域分步,将基坑分为南北两边同时进行,实行施工作业人员三班倒计划,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突破瓶颈提升桩柱垂直精度

        副中心交通枢纽作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稳定牢固的地基是其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副中心交通枢纽距离大运河仅500米,地下含水量大,同时地质主要以细中沙和淤泥质粘土为主,因此为提升地基承载能力和密实度,需要向地基内埋入不同用途和规格的桩柱。

        记者在现场看到,高达数十米的吊装机,首先将直径2米、长约40余米的钢管柱固定在全回转平台上,然后由液压机械垂直吊入桩孔中。“过去这些钢管柱都是在现场由人工进行焊接,由于钢管都采用厚度4厘米的加厚型钢板制成,因此每次对接焊时,焊接工人都需要分为底、中、面三层焊接;同时由于每节管桩长仅2米,所以一根40余米的钢管柱,通常需要焊接20余次,其最终垂直度特别难把握。”史永杰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钢管柱受自身和吊装工艺影响,钢管柱垂直误差仅能控制在7毫米,而现在我们通过构件厂预制,直接采用整根成品钢管柱;同时,搭配我们最新采用的全回转式平台,可在钢管柱入孔时,对其方向进行微调,因此目前管桩垂直精度可控制在4毫米之内。

应用新型材料防水效果显著

        “相比传统的卷材式防水材料,我们本次采用高弹性水性喷涂防水涂料和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防水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史永杰介绍。高弹性水性喷涂防水涂料为双组份涂料,防水涂料主剂A组分为棕褐色粘稠状液体,固化剂B组分为无色透明液体,其采用专用喷枪喷涂,混合并落地析水成膜,成为完整的橡胶质防水层。

        施工人员解释说:“相比传统防水卷材,新型材料的施工更为便捷,过去摊铺防水卷材,每人每天仅能摊铺100平方米,而如今可摊铺200-300平方米;同时,由于新型材料延展性和弹性好,完工后整体性更好,可有效避免过去传统防水卷材因人工加热不到位,而造成的防水材料粘接不牢固漏水问题。”

        史永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我们将计划停工,同时留部分管理人员在京过年,项目在依托安全监控平台及智慧平台,每日对现场情况、人员进出情况进行监督的同时,增加配备值班人员,采取线上及现场双重监察巡视,排查疫情和安全隐患,保证春节期间施工现场安全稳定。”